在医院的实习报告(2)

时间:2021-08-31

在医院的实习报告 篇4

  对于我这个只有半年学医经历的学生来说,应该从医院中最基础的护理工作开始。来到医院,我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和畏惧,即使自己曾以病人的身份到过此地。

  镜中的我,穿着干净的白大褂,戴着洁白的帽子和口罩,想想自己第一次穿着白大褂的那份自豪,心底的那份坚定与自信犹然而生!

  看起来很简单的护理工作,让我开始有些手忙脚乱。原本的自信荡然无存。我开始虚心向护士学习,紧紧地跟着护士,寸步不离,年轻的护士耐心地给我讲解着关于护理的知识。慢慢地,我穿梭在各个病房,了解了她们的护理术语和一些日常工作。

  我协助护士接诊病员,做好四测(测血压、测体温、测脉搏、测体重),熟练地掌握了血压及体温的测量方法,接触配液环节,在严格坚持“三查七对”(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七对:对床号、对姓名、对药名、对浓度、对剂量、对方法、对时间)的原则下,并为病员配液。

  终于有了我实践的机会,想着护士叮嘱我的操作要领,端着装有止血带、胶布、碘付的器皿,来到病房。面带着微笑:“阿姨,该打针了1我给病人绑上止血带,用碘付进行消毒,然后拿起针头,小心翼翼地扎入病人的血管中。看见管中有回血,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蔓延全身。想不到,身平第一次扎针竟然会如此的顺利!

  护士在休息的时候,给我讲着因为静脉注射的输液管中一个小小的气泡,而使病人死亡的真实事例后,我大为震惊,不免开始崇敬这些平凡的护士们。

  2月21日在医院领导的同意下,我观摩了一例左下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及剥脱术!手术前病人的家属用充满期待的目光注视着主刀的医生,顿时让我感到医生的伟大责任。

在医院的实习报告 篇5

  魔境三部曲之“王者归来”

  病史

  男,35岁,建筑工人,己婚,小学文化,无信仰。19岁后就辗转各地打工,家族史为阴性。患病前活泼开朗,性格外向。

  20xx年3月16日,与工友因小事发生矛盾,共有用棍棒打起腰部,打后患者行走活动都没有大碍。

  3月17日,第二天去找工头理论时,工头骂其活该,他情绪激动,要去摸电门,被同事抱住,浑身发抖,四肢发凉,震颤,出汗。拍X光片,没有发现明显症状。

  3月18日,清醒后问:“我在哪?为什么在这。”下肢发软,不可以自己站立,要人扶着走,时而以手抱头,大声喊。后去多家医院检查,没有发现任何身体症状。

  4月10日,向人诉说自己冤枉,一定要把妻子来后,从工地拿走的一千块钱还给领导。

  4月11日,在楼梯口和床前反复走,躺下又起来十余次,抽烟十几支。

  4月12日,在天坛医院就诊,诊断为神志朦胧待查,建议去安定医院检查。入院后拒绝合作,表现兴奋,用手撕床单,踹床。只用镇定剂配合心理治疗,效果明显,预计很快可以出院。

  分析

  此病患属于急性应激障碍,表现出癔症性的运动障碍,其应激源主要为工头的辱骂,导致情绪激动,后有精神运动性抑制。按其入院后的表现来看,属于高警觉组创伤后应激障碍,失眠易激怒。预后良好,转换症状不久后消失。

  症状一:癔症性运动障碍。无器质性损伤却不能行走,有心理社会诱因。病人不愿控制症状,漠视它。

  症状二:分离症状、失眠。意识朦胧,醒后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感觉像做梦,不真实。住院时表现为警觉性高,失眠。

  我的感受

  对于这一个病人,我没有什么好说的。连问话的纪录也在此省去了,因为本来我们也没有问几句,而且,他己经就是一个正常人了。他问我们的问题和我们问他的一样多,他说的和上面的病史是基本一致的,甚至还没有病史详细。唯一的感受是,他是城市里的弱势团体中的一员,他问我们他的医疗费应该怎么办,问这事应该找谁。这些问题我们都没有办法回答他。而他,也己经可以很充分的明了自己的冲动,也会说以后遇事不会再激动了什么的。

  他是我看过的三个病人中,唯一一个可以很快出院并且可能没有任何后遗症的人。真心的祝福他,希望他以后真的可以如他所说的,对所有事情保持一颗平常心。希望他能坚强,毕竟,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他所遇到的困难是我们这些人无法想象的。

  安定医院实习报告(六):后记

  三.后记

  离开安定医院的时候,我是有一点高兴的。首先是因为早上没有吃饭,而那个时候己经是十二点过了;其次是觉得自己真的经历过了这么一次难忘的事情,很值得骄傲。我想我真的不适合当一名精神科的医生,真的不适合,不只是因为同情心,也还因为我自己本身的脆弱。

  回去翻了很久的书,找到了对应的症状的描述,放在这里,给自己看看,提醒自己这篇文章真的不是游记,也不是小说,而是一篇确确实实的实习报告~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这个术语19世纪被瑞士精神病学家Bleuler提出,代表一种涉及思维、知觉、情感、交流或心理动力行为等多方面的心理障碍。在千余年的有关记载中,直到1896年才由德国的克雷丕林做为一个独立疾病(早发性痴呆)进行描述。在一般人群中总患病率为3-8‰,年发病率为0.1‰。我国1982-1985年进行的全国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15岁以上人口中精神分裂症的总患难与共病率为5.69‰,时点患病率为4.75‰。其中城市时点患病率6.06‰明显高于农村的3.42‰。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机率为7.0-9.0‰,平均8.6‰(shields与slater1975)。它的主要症状有妄想(包括夸大妄想、被控制感、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和躯体妄想等),幻觉(幻听、幻视、幻嗅等),言语混乱,混乱或紧张性行为及一些阴性症状(如迟钝和淡漠的情感反应),自知力不足(否认自己的病态体验是不正常的,是病态的,却坚信其幻想、幻听等病态思维)及抑郁也是精神分裂的常见症状。排除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及情感性精神障碍。诊断时与神经衰弱、强迫症、躁郁症、反应性精神病、器质性精神病、精神发育迟缓等病症相区别。

  精神分裂症起病原因有各种说法,包括生物学因素(遗传、躯体、性格特征等)、神经生物影响(多巴胺活动过度、5—羟色胺和多巴胺的交互作用)、脑结构和大脑功能的病变、心理社会因素(家庭变故、压力等)等。

  由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未明,目前尚无病因治疗方法,故治疗时以缓解急性精神症状为主要目标。通常采用抗精神分裂症病药物等躯体治疗,辅以心理治疗的综合治疗措施。在症状明显阶段,以躯体治疗为主,尽快控制精神症状。当症状开始缓解时,在坚持治疗的同时,适时地加入心理学治疗,解除患者的精神负担,鼓励其参加集体活动和工娱治疗,促进精神活动的社会康复。对慢性期患者仍应持积极治疗的态度,加强患者与社会的联系,活跃患者生活,防上衰退。药物治疗时使用氯丙嗪、氯氮平、舒必利、奋乃静、氟哌啶醇等抗精神病类药物,另还有电休克疗法、胰岛素昏迷治疗和精神外科治疗等。

  癔症

  癔症是一种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转换症状是指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产生的不快心情,转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即为癔症性躯体症状。多用暗示、催眠等心理疗法,配合药物和物理治疗。

  应激障碍

  应激障碍是个体觉察到各种刺激对其生理、心理及整个社会系统威胁时的整体现象,引起个体强烈的生理及心理反应,损害个体正常的社会功能。内外部的应激源是个体生理平衡被打破,生理功能紊乱,心理上长时间处于高水平警觉状态,内心痛苦,失眠,无法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社会支持减少。

【在医院的实习报告汇总5篇】相关文章:

1.在医院的实习报告4篇

2.在医院的实习报告九篇

3.在医院的实习报告3篇

4.在医院实习的实习报告汇编五篇

5.在医院实习的实习报告合集八篇

6.精选在医院的实习报告四篇

7.【精品】在医院的实习报告三篇

8.精选在医院的实习报告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