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4)

时间:2021-08-31

  四、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

  (一)工作目标:

  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20XX年普及机动车环保分类合格标志发放,20XX年起新车实施国家第Ⅳ阶段尾气排放标准,实施重点区域“黄标车”限行。推进汽车“以旧换新”工作,加快老旧车和“黄标车”提前淘汰进程。

  (二)工作内容:

  1、加强机动车排污防治相关法规、措施的研究制订。

  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措施的研究,20XX年制订《无宜兴市机动车辆污染排放监督管理办法》,为控制污染、规范监管提供制度保障。20XX年制订《宜兴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规划》,明确防治排气污染的各项措施和实施进度表,科学有序开展防治工作。

  2、严格新车准入,加速旧车淘汰。

  (1)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20XX年起新车实施国家第Ⅳ阶段尾气排放标准,外地机动车转移登记参照新车管理,黄标车不得在本市转移登记。把所有车辆上牌前须经环保达标目录审核、外地车辆须排放检测合格作为前置。

  (2)地方财政支持,制订补贴标准,加快制订电动车发展引导政策,鼓励推广使用节能环保型和新能源型汽车,率先在城市公交和出租车中使用电动车。

  (3)继续推进汽车“以旧换新”工作,采用经济补偿或激励措施加快老旧车和“黄标车”提前淘汰进程。出台《无锡市高污染机动车提前淘汰补助实施办法》,根据车型及使用年限,适当进行一次性经济补助,20XX年底基本淘汰汽油“黄标车”,20XX年底淘汰30%柴油“黄标车”。

  3、全面实施环保标志管理。

  增加环保标志发放点位,加快发放速度。20XX年普及机动车环保分类合格标志发放,开始实施 “黄标车”限行,逐步向重点区域推广。改善核心地区大气环境质量。

  4、建立机动车尾气污染监管信息网络。

  (1)20XX年成立宜兴市机动车尾气检测场站,建立机动车尾气污染监管信息网络。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建成全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管数据库和数据传输网络,对各尾气检测单位的检测数据、维修单位的维修信息、环保标志核发信息等进行统一管理、实时传输,并根据需要,对排气污染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为深化机动车排污监管提供决策依据。

  (2)20XX年起实施路抽检和停放地抽检,进一步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率,加速超标机动车的整治淘汰。禁止超标和冒黑烟车辆上路行驶,加大查处力度。

  (3)强化对我市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场站的指导和服务,督促检测单位严格执行环境保护部《在用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测机构技术规范》,各检测单位20XX年达到A类检测场站标准,提高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将视频、数据实时传输至监控系统。

  (4)推行机动车检测和维护制度(I/M制度),对维修机构进行资质核准,开展营运在用车辆定期检测,对不达标车辆进行强制维修,通过行政手段促使车辆使用者经常进行车辆维修保养,从而达到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目的。

  5、加速公共交通车辆尾气污染治理。

  (1)加速高污染公交车淘汰, 20XX年末国Ⅲ以下公交车基本淘汰。

  (2)推行节能环保公交车。根据《宜兴市发展天然气汽车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结论,大力推进公交车采用天然气工程,加快天然气加气站建设。

  (3)所有公共交通车辆按规定定期上线检测尾气排放状况,达标车辆方可上路营运;加强对公交驾驶员的培训和管理,杜绝因操作原因引起的冒黑烟现象。

  6、提供环保油品

  解决符合欧Ⅲ标准的油品供应,并优先解决符合欧Ⅲ标准公交车的油品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