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31

【推荐】工作计划合集9篇

  时间过得飞快,我们又将迎来新一轮的努力,为此需要好好地写一份工作计划了。好的工作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工作计划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作计划 篇1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想象力丰富、大胆,敢表现自己想法,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上课课堂气氛活跃。

二、 主要任务和要求:

  1、学习想象画的作画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利用蜡笔、水彩笔等工具来表现内心世界形象。

  2、学习初步的观察形象,描绘形象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4、了解拓印画的制作方法,掌握简处理方法。

  5、进行纸工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6、欣赏儿童熟悉的卡通画,提高鉴赏能力。

  7、欣赏优秀学生作品,开阔学生视野,培养美术兴趣,提高表现力。

三、 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想象画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绘画练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3、进行工艺制作,培养动手能力,立体造型,想象力和概括力。

  4、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培养美术兴趣。

(二)难点:

  1、想象能力的培养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

  2、在绘画、工艺教学中,使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进一步培养,动手能力,立体造型,空间想象力也有所发展。

四、 措施与方法:

  1、 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本学期时,要求学生在绘画创作时直接作画,不再使用黄色构图,以提高绘画进度,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信心和决心。

  3、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4、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5、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6、教学手段生动有趣,运用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7、运用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8、改革评价制度,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重视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建立促进美术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9、 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10、 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教学中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

  11、 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

  12、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和核心,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3、 利用宣传窗和美术比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工作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以知识更新与拓展、教学基本功训练、学科教学整合能力训练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科研能力训练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宗旨。更好地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提升其专业化的发展空间,促进所有教师的共同发展,形成良性的教师互动机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桐柏教育快速、健康、均衡发展,由桐柏县教研室牵头成立本工作坊。为此,特制定本工作坊计划。

二、发展目标

  1、团队成员的教育教学理念、专业态度、专业追求、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都能得到发展,并逐步明晰自身教育教学风格、特色的走向。具体的个人发展目标是:以“合格型教师”“骨干型教师”为发展目标,争取成为学校学科有影响的教学力量。

  2、探索通过助推全县青年教师的成长,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路径,从而带动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3、探索有效的教师研训模式,为学校研训工作积累有效的教师培训经验。

三、工作原则

  ①针对性原则。从思想业务入手,突出教师研训和课堂教学重点。

  ②共享性原则。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为主要活动方式,实现共研,共享,共成长。

  ③创造性原则。发挥创新精神,努力使“工作坊”工作生动、活泼、有效,确保可持续发展。

  ④层次性原则。针对青年不同层级教师发展的需要,实施层级性研训与指导。

  ⑤实效性原则。活动植根于教师日常的教育生活,躬身于教师日常的教育实践,有针对性的探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和教学中的共性问题,使教师的个人提高和促进学生的发展结合。

四、基本思路

  (一)组织建设

  1、工作室成员:全县政治教师。

  2、特聘顾问:桐柏县政治学科教研专家或带头人。

  3、指导组成员:学校行政及骨干教师。

  (二)运行机制。

  1、实行“拜师结对制”。工作坊每位成员要拜师结对,指导组成员全程跟踪督查,引领团队成员共同学习、研究和实践。

  2、实行“带题研究制”。团队成员围绕工作坊的研究主题,再结合自身教学需求,自定研究微课题。

  3、实行“主题课例式研训结合”培养模式。即针对具体课例进行主题研讨,再围绕主题课例和主题研讨进行“微培训”,使“研中有训、训中有研”。

  4、实行自主研修为主,定期集中学习制度。工作坊成员每周定期集中一次,活动保证“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进行集

  中会课、观摩研讨、专题学习、课题交流等;同时将学校教研活动纳入工作坊的研修活动,增加彼此合作学习研究的机会;每次课例研训之后,指导组成员对参与者撰写的教学反思或听课随笔进行针对性点评。

  同时,根据需求开设专题主讲,指导组成员到工作坊成员课堂听课,进行现场指导。

  5、实行网上平台交流制。通过网上平台,交流共享研修体会、研究成果、优质课程资源。

五、活动安排

  1、计划制定与上交及其点评。

  2、参加网络学习研修活动。

  3 、参加校本研修活动。

  4、资料整理与上交。

  5、接受考核,总结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