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学期工作计划(2)

时间:2021-08-31

幼儿学期工作计划 篇2

  一、情况分析

  (一)现状优势

  1、园本教研有看点:以市课题和区课题领衔的“网络教研”与“现场教研”已经初显成效,特别是备课组的“视频切片研课模式”激发了教师们参与研究的热情。

  2、保教质量重调研:已经初步形成一套调研监控机制,特别是在上学期针对案头资料的调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指导、监督、检查与评价制度

  3、青年教师培养显成效:连续几年幼儿园一直紧抓对园内1—5年新教师的培养,上学期汇编的园本培训教参《新手上路帮帮帮》获xx区园本培训教材第一名(一等奖),对不同教龄的新教师培养已经采取了分层分级培养模式。

  (二)存在问题

  1、保教质量的监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细化、完善和落实:是指考核指标的细化以及考核人员的调整和补充。

  2、课题《网络教研与现场教研的融合研究》还需进一步规划研究成效:是指研究步骤、研究内容的细化。本学期重点创造性的开展好对“备课组”以及“困惑寻路”的研究,凸显教研的成效。

  3、幼儿园游戏课程的亮点(室外角色游戏)有待进一步得到拓展:是指业务园长首先要“充电”,攻克研究上“瓶颈”,其次是调整部分实验班的游戏场地。(由室内搬至了室外)

  4、“品牌教师”培养力度有待加强:是指在区、片层面上打造有一定专业特长的骨干、潜力教师,形成外幼的品牌。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xx市学前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把握市教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幼儿园保教工作实施意见”的目标与举措,结合上级幼教教研室以及本园园务计划的有关工作思路,对照学期优弱处分析,以问题解决为突破口,进一步做强保教质量的精细化管理,坚持规范与创新,确保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全面、有效提升。

三、工作重点

  1、优化——完善课程监控评价机制;调整游戏课程场地设置;架构师资队伍分层培养模式。

  2、落实——落实保教质量调研、指导与反馈环节;落实园本教研研究重点项目。

  3、创新——拓宽游戏研究的思路;盘活校园网网络教研的设计与运用。

四、工作目标、内容与措施

  课程建设

  (一)优化课程监控机制

  目的:

  进一步优化、细化教师月积效考核制度,形成幼儿园教师保教工作规范操作

  的蓝本,使教师的日常工作形成自律和自醒。

  内容与措施:

  1、修订完成月积效考核细则

  2、落实巡视人员分工职责

  3、完善课程巡视反馈制度

  4、对接文本与现场的调研:

  (二)完善课程实施方案

  目的:

  优化、细化课程实施方案,使得方案更具体、更聚焦问题,有针对性和操

  作性。

  内容与措施:

  1、作息时间的进一步优化和调整

  2、游戏部分的调整

  3、运动部分的补充

  初步梳理汇编完成课程园本化方案《动起来——户外运动方案集》。

  内容:春秋季运动方案、秋冬运动方案、雨天运动方案

  园本教研

  (一)做实游戏研究

  目的:

  将研究视角聚焦游戏现场,试点班先行,以点带面,以解决现场问题为突破

  口,借助团队智慧,解决游戏实践性问题,使得大小教研形成合力。

  内容与措施:

  1、小班:小班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支持策略的研究(详见小班组专题教研计划)

  (1)目标:提高教师诊断幼儿游戏行为的能力,丰富教师支持幼儿游戏的语言机制。

  (2)预期成效:角色游戏中几组教师语言支持幼儿游戏的案例分析

  2、中班: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经验拓展的支持策略研究。(详见中班组专题教研计划)

  (1)目标:提升教师对幼儿新游戏行为的解读分析能力,探索有效的支持时机和方法。

  (2)预期成效:面对新游戏教师支持的过程式案例

  3、大教研组:以游戏案例为载体的教师反思能力的研究。

  (1)重点研讨问题

  (2)大教研形式

  (3)大教研成效:

  (二)创新幼小衔接研究

  目的:

  围绕《xx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指导意见》文件指导思想和“我要上小学”

  主题目标,把集中性的幼小衔接活动与经常性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通过“苗苗

  入学护照”的设计,初步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

  生活能力(自我服务能力)、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任务意识。

  内容与措施:

  1、开展“苗苗入学护照”设计及运用的研究(详见大班组专题教研计划)

  内容:

  (1)苗苗天天记

  (2)听听记记

  (3)闪亮小主播

  (4)苗苗摘星榜

  (5)苗苗小当家

  2、创设“幼小衔接专用活动室”

  内容:

  (1)室

  (2)模拟小课堂

  (3)智力大冲浪

  (三)做强网络教研与现场教研的融合研究

  目的:

  优化现场教研,建立网络教研机制,实现两种教研形式的有机融合,激发教

  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借助团队协作支持,提升教师个体的反思能力。

  内容与措施:

  1、备课组研究

  (1)专题式反思

  (2)批注式反思

  (3)视频切片式反思

  2、困惑寻路研究

  (1)拓展“困惑寻路”内容

  (2)调整“困惑寻路”版面

  (3)设计“困惑寻路”功能

  3、园本教研成效的设计:完成《融合教研操作手册》。

  《融合教研操作手册》说明:设计手册的版块内容、筛选教研案例

  师资培养

  (一)“活动设计中心组”重点打造(骨干教师、潜力教师)

  目的:

  外聘导师引领,立足课堂,通过“三定法”重点打造外幼的“品牌”教师,开展基于研究幼儿的活动设计,提升教师分析教材、分析幼儿的能力。

  内容与措施:

  1、定内容

  2、定人

  评选方式:围绕命题现场活动设计

  3、定时间:两周一次

  (二)“新教师成长社团”重在扶持(新教师)

  目的:

  借助专家之力,开展“教学模拟课”的实践研讨,开展活动方案与教学现场对接的研究,提升新教师对教案的理解能力以及明确各教学环节的组织与实施。

  内容与措施:

  1、外聘专家来园指导,两周一次开展“教学模拟课”研讨

  2、学期末开展新教师原创教学活动评比

  3、开展“带班小妙招”的研讨和评比,结合本园研究成果,汇编完成《新教师一日带班小贴士》电子书。

  (三)“新视野活动”重在拓展(成熟型教师)

  目的:

  尝试按需培训,为教师培训提供自主参与、选择的空间,满足教师的个体

  专业需求。

  内容与措施:

  1、成熟型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特长、专业爱好,选择培训内容,针对性选送外出“取经”,拓展视野。

  2、发布《幼儿园微型课题指南》,成熟型教师自愿申报、开展园级课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