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是什么决定了你的命运(3)

时间:2021-08-31

心理解读:个人总是努力使自己不被群体压倒。如果你努力尝试,你通常会觉得孤独,有时甚至觉得恐惧。但是为保持自我所付出的任何代价都是值得的。

  遥不可及的远方与未果的人生

  昨天看一篇文章,里面有一句话:何为人民?!若单个来论,有个性与众不同的个体为人民;若抛开个性,那人民的意思偏是乌合之众(落笔时我都不知道我这篇文章会不会因为这句话而被废掉)。

  提及这句话,其实不过是想说,可能在成为有个性的个体之前,大抵都是乌合之众吧。但每个人都不想做乌合之众。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大一分寝室把我分到和大四的学姐在一起。三个学姐中两个在考研,其中一个读了计算机双学位,正在准备考计算机系的研究生。我对她的大学四年很是羡慕,认为自己以后也要像她那样读双学位,然后考到外系读研究生。那时的我应该算是乌合之众(其实现在也是)。看到“前辈”们或是他人如何如何,觉得自己也应该如何如何。于是在大一的时候就跟教我们计算机课的那位温良的女导师说,张老师我要考你的研究生。

  张老师性格和蔼,胖胖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她说,现在还太早吧,怕你到时候又不想读了呢。我头摇得像波浪鼓,不会不会,您就等着吧。于是,大二的时候读了计算机的专业课,毕业的时候也确实拿了双学位。但是,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我果断放弃了。

  原因很简单,我觉得我并不喜欢研究生的生活。或者现在来看,当时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确定了一点,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于是果断选择去就业。那个张老师在毕业离校的聚会上笑着说,我被王清纯同学给炒了。我当时脸红到耳根。我认真地解释说,老师,我不是不想读您的研究生,是我不知道我自己是不是应该读研。

  老师到底是过来人,很由衷地说,挺好,自己想怎么选就怎么选。

  我觉得我一生中遇到的导师,都是对我影响无比深厚的,一句话就能提醐灌顶。而且,他们几乎都“毫不负责“地鼓励我,想怎么选就怎么选。

  于是离开校园进入光怪陆离的社会。当时在心里暗许下承诺,过几年我一定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回来读研。结果呢?!结果就是在一路光怪陆离的风光中越跑越远。而且,我现在却认为,学历可以不拿,书不能不看,所以有一段时间我曾经以为学校我可能永远也回不去了。(其实现在我已经有机会回到校园,是以讲师的身份。)

  或者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自愿选择的。但是谁又敢说自己今天的路不是以前的脚步踩出来的呢?!无数次听到不止一个人说,要如何如何,包括我自己也曾立下壮志(比如写一百个生涯规划师的生涯故事),我想旦凡是个人,都曾经心中荡漾着梦想,总有一个美丽不可方物的远方值得我们今天一路奔跑。而且,我想,大多数人都只是梦想罢了,然后那个远方依然遥不可及,那种与众不同的人生始终无法实现。

  以前好像看过一个这样的实验,猩猩在努力做出一些事情后会得到奖励,然后饲养员会在某天不再给奖励,猩猩们发现努力之后也没有奖赏,再努力了几次之后便不再努力了,然后坏蛋饲养员又给了任务但要猩猩努力一下下,奖赏都已经准备好了,但是所有的猩猩都不再去努力了。

  人也是这样的。当做了没有应得的结果之后,便会停止努力,不再一如既往。

  我当年大三,惆怅地站在走廊里,跟另一个女生诉说我的'困惑,我觉得我很努力了,但为什么我想要的得不到,她有如智者般地反问了我一句,你确定你是一直在努力吗?!

  是什么造成了你今天生活的身不由已?!

  是什么阻挡了追逐梦想的脚步?!

  是什么让你变得整日无所事事?!

  有人会说,这样的屁话听了就烦。

  我也觉得烦。

  为毛朝着一件事情努力专心而上就TMD那么难?!

  为毛一路上总有种种看似貌美的而非我所最初想到达的那个远方如海世蜃楼般地诱惑着我?!

  为毛我总会在某时停下脚步左顾右盼想要伸手拿到更多?!

  另外,我还当年还有个困惑,为什么我总是只有小聪明,而没有大智慧?!

  后来我做了咨询师,关于上面的一切,我想明白了,因为我始终没有做到心无旁骛。

  励志教育:永不绝望

  人,应该在希望中栖居。但是,为什么我们总是习惯站到施恶者一边去想集中营能做些什么呢?我认为人应该思考的是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逆境要做什么。或许,这才是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给予观众的最大收获。“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闪着自由的光辉。”一个热爱自由与幸福的人,一个把自己的一生当做远大前程的人,应该始终如一地有一种“关不住”的精神,为那自由的春色,在人生的逆境之中,勇敢地“红杏出墙”,关心自我实现,追逐自己的命运。勇敢的人,应当对罪恶视而不见。

在索尔仁尼琴笔下,有一种出墙者是“坚定的逃跑者”。

  “坚定不移的逃跑者!”索尔仁尼琴写道,“这是指那些坚信人不能住在笼子里的人,而且对这个信念一分钟也未曾动摇过的人。这种人,不管让他去当个有吃有喝的监狱杂役,把他放在会计科或文教科,还是安排在面包房干活,他都始终想着逃跑。这是那些从被关起来那天起就日夜思念逃跑、梦寐以求逃跑的人。这是铁了心决不妥协的人,而且是使自己的一切行动都服从于逃跑计划的人。这样的人在集中营里没有一天是随随便便度过的,不管哪一天,他要么是在准备逃跑,要么正在逃跑,或者就是被抓住了,被打得半死躺在劳改营监狱里。”

真正的逃跑者永远在路上,而且永不绝望。

  论及永不绝望,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的一个实验。

  在这个著名的实验中,塞里格曼先生把狗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

  第一程序:实验者把实验组的狗放进一个笼子里,在这个笼子,狗将无处可逃。笼子里面有电击装置,给狗施加电击,电击的强度能够引起狗的痛苦,但不会伤害狗的身体。实验者发现,狗在一开始被电击时,拼命挣扎,想逃出笼子,但经过再三的努力,发觉无能为力,便基本上放弃挣扎了。

  第二程序:实验员把这只狗放进另一个笼子,该笼子由两部分构成,中间用隔板隔开,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轻易跳过去的。隔板的一边有电击,另一边没有电击。当把经过前面实验的狗放进这个笼子时,实验者发现,除了短暂的惊恐外,实验狗一直卧在地上,接受电击的痛苦,在这个原本容易逃脱的环境中,实验狗连试一下的意愿都没有了。

  然而,有趣的是,当实验员将对照组中的狗,即那些没有经过第一个程序实验的狗直接放进后一个笼子里,却发现它们都能逃脱电击之苦,轻而易举地从有电击的一侧跳到没有电击的另一侧。

  塞里格曼将这种绝望称为“习得性无助”。由此可知,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绝望,不过是一种积习,它更多来自过去,而不是明天,甚至也不是现在;它只缘于我们疲惫的内心,而非完全因为环境。所以,乐观的人会说“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绝望的人”;郝思嘉会说“毕竟,明天是一个崭新的日子”。

  盘旋在肖申克监狱上空的《费加罗的婚礼》乐曲,犹如沾在飞鸟羽毛上的光辉,它之所以让我们感动不已,因为那一刻我们相信,即使身处狱中,囚徒仍可以积极生活,就像《美丽人生》里跟孩子做游戏的意大利父亲基多一样。自由,何等惊心动魄!而希望,对于一个人的生活来说又是何等重要,它让囚徒可以随时随地抵抗阿伦特笔下的“庸常的邪恶”,让他们不被绝望体制化,不像实验狗一样趴在地上,在遭受数次挫折之后,从此懒得动弹,任凭电击。对于安迪来说,肖申克监狱只是他生命中的一站,只有自己才是生活的主人。即使像基多那样不幸身死,我们又有什么可悲叹的呢?他积极生活,是集中营里真正的主人。唯有自由思想,才能使我们不必依仗权势。

  马斯洛在《洞察未来》中写道,就算是面对死亡,每个人仍然拥有自由意志。“精神病学家布兰特?贝特海姆和维克多?弗兰克尔的回忆录都证实,即使在纳粹集中营里,一个人仍然可以很好地做自己的事情,或者即便过得非常糟糕,一个人仍然可以保持自己的尊严或者完全相反。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一个人仍然可以有发挥最大能力或根本不能发挥能力两种状态。即使处在死亡的边缘,一个人仍然可以成为积极主动的人,或者是软弱无助、牢骚满腹的小卒。”马斯洛将幸福区别于浅薄的享乐主义。在他看来,痛苦同样是快乐的源泉,因为在我们经受的痛苦里面,同样凝聚着我们全部的人格力量。由此出发,我们说,幸福不过是一个人完善自我、保持心性自由与精神独立时的额外所得。

  所以我想对那些正在努力或试图改变自己或时代命运的人说,不要在意周遭对你做了什么,关键是你自己在做什么。你想的更多的应该是自己做什么,而不是逆境对你做什么。换句话说,当我们操心积极生活多于操心那不如意的环境,也许才更有意义呢!

  好了,我现在来回答我前面提给大家的问题--“集中营是用来做什么的?”不瞒诸位,我早先有个答案--“集中营是用来逃跑的”。当然,如果你愿意,也可说“集中营是用来摧毁的”“用来挖地道的”,或像《美丽人生》一样,是“用来做游戏的”。其实,这些答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你谈到集中营有什么用处时,要和那些渴望自由、积极生活的人站在一边。

【揭秘是什么决定了你的命运】相关文章:

1.你的困境力,决定了你的未来

2.态度决定你的命运

3.性格决定你的命运

4.你选择的路,决定了你的人生

5.思想决定了你的一切

6.工作态度决定了你的价值

7.你的习惯和观念决定了你的贫富

8.你的人生观决定了你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