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的监督释义(6)

时间:2021-08-31

  第二十四条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应当定期发布其监督抽查的产品的质量状况公告。

  【释义】本条是关于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应定期发布产品质量状况公告的规定。

  一、依照本法第十五条的规定,国家建立以监督抽查为主要方式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统一规划和组织,重点对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产品以及消费者、有关组织反映有质量问题的产品,进行监督抽查。为便于社会了解经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抽查的相关产品的质量状况,保障公众的对重点产品质量的知情权,本条规定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应当定期发布其监督抽查的产品的质量状况公告的义务。

  二、依照本条规定,有权发布监督抽查的产品质量状况公告的机关是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发布全国的产品质量状况公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公告本行政区域内的产品质量状况。发布监督抽查的产品质量状况的依据,应是对产品依法抽样检验的检验结果。对于发布监督抽查的产品质量状况公告的方式和时间间隔,本法未作具体规定,可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确定。应当明确的是,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监督抽查的产品的质量状况,应当在全国性的媒体上公告;省级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监督抽查的产品质量状况,应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发行的报刊上公告。通过发布被监督抽查产品的质量状况公告,对被监督抽查的存在质量问题的企业可起到警诫作用。人民群众也通过公告对一定时期内的产品质量状况有所了解,便于监督。

  第二十五条 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其他国家机关以及产品质量检验机构不得向社会推荐生产者的产品;不得以对产品进行监制、监销等方式参与产品经营活动。

  【释义】本条是关于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其他国家机关以及产品质量检验机构不得向社会推荐生产者的产品或者参与产品经营活动的规定。

  各级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作为依法对生产者、销售者生产、销售的产品质量实施监督的国家机关,应当依法公正地履行对产品质量的法定监督职责,对违反本法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他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法公正履行职务,保证本法的贯彻实施。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应当按照法定的基本执业准则,客观、公正地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出具检验结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其他国家机关,以及从事产品质量检验的机构,都不得与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存在特殊的利益关系。而在实际中,有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其他国家机关以及有些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却以自己的名义,向社会推荐某某企业的产品,甚至直接以对某些产品进行监制、监销等方式,参与产品的经营活动,通过收取监制、监销费用或者从监制、销售的产品中分利,谋取经济利益。这些做法,与国家机关的性质和担负的职责相悖,与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执法要求不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质量的好坏,应当由市场和消费者来判断,不应由某一国家机关来确定;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应当客观地出具对产品质量的检验结果,而不应倾向于某些生产者,对其产品进行推荐。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其他国家机关以及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更不应以对产品进行监制、监销等方式,参与产品的经营活动,与这些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构成利益同盟,丧失其公正性。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其他国家机关、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向社会推荐产品或者对产品进行监制、监销,势必会在被推荐产品的企业与未被推荐产品的企业之间,在打上监制、监销名义与未打上监制、监销名义的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之间,造成不公平竞争,特别是这些推荐、监制、监销活动不少都是有偿的,缺乏公平、公正,势必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还可能产生腐败。为此,本法明确规定,禁止产品质量部门、其他国家机关以及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向社会推荐生产者的产品或者以对产品进行监制、监销等方式参与产品经营活动。对违反者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的监督释义】相关文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条文释义

2.最新产品质量法实施细则

3.最新版产品质量法实施细则

4.产品质量法实施细则

5.《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英文)

7.干部的监督工作总结

8.产品质量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