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税暂行条例:释义(2)

时间:2021-08-31

  3、只能扣除支付给分运人的运费。这里强调的是只能扣除支付给分运人的'运输费用,对支付的其他费用如保险费、过路过桥费、铁路基金等等不得扣除。

  (二)纳税人从事旅游业务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替旅游者支付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住宿费、餐费、交通费、旅游景点门票和支付给其他接团旅游企业的旅游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释义】本条是关于旅游业营业额的规定。

  与旧营业税暂行条例相比,主要有三点变化:

  1、结合财税[2003]16号文件的规定,对原先的两条规定做了整合。这次整合后,明确四项费用和接团费用外均不得扣除。

  2、将“旅游企业”调整为“纳税人从事旅游业务”,其纳税人范围明显比原来要扩大。

  3、将“房费”改成“住宿费”、“交通”改成“交通费”、“门票”直接明确为“旅游景点门票”,避免产生歧义。

  理解这条规定时,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适用主体发生了变化,不再局限于"旅游企业"而是对所有纳税人,只要其从事旅游业务都可以适用,这也解决了过去不少没有旅游企业资格但实际组织境内外考察的单位差额征税问题。

  二是扣除费用有限制,只能扣除以下两类费用:

  (1)替旅游者支付 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住宿费、餐费、交通费、旅游景点门票等四项费用,对除此以外的如签证费、保险费等费用均不得扣除。

  (2)替旅游者支付给其他接团旅游企业的旅游费,这里包括了支付给境内和境外接团旅游企业的接团费用。

  (三)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释义】本条是关于建筑业营业额的规定。

  与旧条例相比,主要有以下四点变化:

  1、适用主体由"建筑业的总承包人“调整为"纳税人”。

  2、将“工程”调整为“建筑工程”,这是文字上的表述调整。

  3、适用范围由“工程分包或者转包”调整为“建筑工程分包”。

  4、扣除对象由“他人”调整为“其他单位”。

  理解本条规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一、适用主体

  适用主体为所有从事建筑业劳务的单位,不再局限于建筑业总承包人。

  二、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限于建筑工程分包业务,对转包业务不能扣除。

  三、扣除对象

  扣除对象只能为其他单位,对分包给个人所支付的分包款均不得扣除。

  (四)外汇、有价证券、期货等金融商品买卖业务,以卖出价减去买入价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释义】本条是关于金融商品买卖业务营业额的规定。

  与旧条例相比,增加了“等金融商品”。这次在修订此条款的时候,重点考虑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从事外汇、有价证券、期货买卖纳入到营业税征收范围。

  一是因为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从事外汇、有价证券、期货买卖完全符合我们前面提及的征收营业税应具备的四个条件;

  二是因为目前大量的非金融机构从事这些业务〈如私募基金〉取得相当的 收益却不纳税,相对于金融机构来说税负不公。

  2、增加金融商品转让差额征税的范围。目前金融衍生品的形式除包括期货外,还包括远期、期权、掉期等,这些业务当中不少也属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条例的制定上应有一定前瞻性,随着金融衍生品的不断增加,要为以后经济行为征税提前留下空间。

  理解该条规定,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适用主体

  适用主体为所有纳税人,即所有单位或者个人,不限于金融机构。

  二、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为外汇、有价证券、期货等金融商品买卖业务。

  三、卖出价和买入价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申报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2]9号〉第十四条的规定,金融商品买卖业务的买入价是指购进原价,不得包括购进过程中支付的各种费用和税金。金融商品买卖业务卖出价是指卖出原价,不得扣除卖出过程中支付的任何费用和税金。

  (五)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释义】这是营业额的最后一项兜底条款,主要是由于国务院有关税政管理的部门已从原来财政部门一家改为目前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两家。  第六条 纳税人按照本条例第五条规定扣除有关项目,取得的凭证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该项目金额不得扣除。

  【释义】本条是关于差额征税项目扣除凭证管理的规定。

  本条是新条例新增加的条款。长期以来差额征税项目管理一直是基层税务机关管理的难点,其核心在于涉及到有关扣除费用的凭证问题,有关扣除费用管理的问题放在条例中明确,有利于税务机关加强税收管理,因此此次修订条例时我们借鉴了增值税发票抵扣的做法以及财税[2003]16号文件的规定。

  该条款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本条规定要求纳税人取得符合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凭证(即取得合法有效凭证)才能扣除,与增值税抵扣凭证管理要求相一致。

  二、扣除凭证要同时符合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对不同时符合的,不能扣除。

  三、除了对扣除凭证的要求外,对于营业额扣除项目涉及到的扣除费用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完整、合法、有效原则。

  (二)孰低原则。

  (三)核算清楚原则。

  第七条 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价格明显偏低并无正当理由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营业额。  【释义】本条是关于营业税纳税调整的规定。

  本条是新条例新增加的条款。是旧营业税实施细则第十五条的规定。之所以要将这个条款从营业税实施细则第十五条调整到营业税条例中,考虑到纳税调整是税务机关管理的重要手段,当然也借鉴了增值税、契税的一些做法。

  本条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纳税人与其关联方之间提供应税行为,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纳税人或者其关联方营业额的。

  二、纳税人向非关联方提供应税行为,实施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而减少其营业额的。

  第八条 下列项目免征营业税:

  (一)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残疾人福利机构提供的育养服务,婚姻介绍,殡葬服务;

  (二)残疾人员个人提供的劳务;

  (三)医院、诊所和其他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

  (四)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劳务,学生勤工俭学提供的劳务;

  (五)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物保护、农牧保险以及相关技术培训业务,家禽、牲畜、水生动物的配种和疾病防治;

  (六)纪念馆、博物馆、文化馆、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机构、美术馆、展览馆、书画院、图书馆举办文化活动的门票收入,宗教场所举办文化、宗教活动的门票收入;

  (七)境内保险机构为出口货物提供的保险产品。

  除前款规定外,营业税的免税、减税项目由国务院规定。任何地区、部门均不得规定免税、减税项目。

  【释义】本条是关于营业税减免税的规定。

  与旧条例相比,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变化:

  1、将“文物保把单位”改为“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机构”。这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来修改的。

  2、增加了“境内保险机构为出口货物提供的保险产品”的免税条款。

  本条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