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实施细则》(2)

时间:2021-08-31

  第七条 环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排污单位及其负责人对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和自行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负责环境自动监测设备和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日常运行维护的机构及其负责人按照运行维护合同对监测数据承担相应责任。

  第八条 省、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监督检查,发现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时,应及时深入调查,依法严肃查处,并向上一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

  第九条 对干预环境监测活动,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行为,被指使人及相关知情人员应如实记录,并向有关部门举报。

  第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举报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接受举报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为举报人保密,对能提供基本事实线索或相关证明材料的举报,应当及时受理。

  第十一条 对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调查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现场调查取证

  1、对符合受理条件的案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及时委派调查人员赴现场取证。对一般案件进行调查的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对重大案件应当成立两人以上参与的调查组,调查人员中应有环境监测专家。

  2、调查人员应制作现场调查笔录,并采取相关措施收集、封存证据。

  收集、封存证据可采取的措施有:

  (1)封存涉及案件的有关材料;

  (2)通过现场拍照、录音、录像或拷贝等方式取证;

  (3)对仪器设备的性能进行现场测试、比对核查;

  (4)记录现场检查结果并由当事人签字确认等。

  (二)上报调查结果

  调查人员应及时将取得的证据、作出的调查结论和提出的处理建议,上报负责调查处理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第十二条 负责调查处理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及时向社会通报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及相关责任人,并记入社会诚信档案。

 第十三条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发现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涉及环保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的,视情节严重程度将考核结果降低等级或者确定为不合格,对情节严重的,不授予或取消授予的环境保护荣誉称号;涉及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的,视情节严重程度,报请环保部按照相关规定处理;涉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有关任务完成情况排名的,分别以当日或当月监测数据的历史最高浓度值计算排名。

  第十四条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以及从事环境监测设备维护、运营的机构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出具虚假监测报告的,由负责调查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将该机构和涉及弄虚作假行为的人员列入不良记录名单,禁止其参与政府购买环境监测服务或政府委托项目,并报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第十五条 监测仪器设备应当具备防止修改、伪造监测数据的功能。

  监测仪器设备生产及销售单位配合环境监测机构、排污单位、环境监测设备维护、运营的机构等进行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的,由负责调查的环境保护部主管部门向社会通报生产厂家、销售单位及其产品名录,将弄虚作假的单位列入不良记录名单,禁止其参与政府购买环境监测服务或政府委托项目,并对安装在企业的设备不予验收或联网。

  第十六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篡改、伪造或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由负责调查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出建议,移送有关任免机关或监察机关依据《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七条 党政领导干部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由负责调查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出建议,移送有关任免机关或监察机关依据《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八条 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构成违法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十九条 本细则由山西省环境保护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山西《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实施细则》】相关文章:

1.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

2.《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

3.弄虚作假的检讨书

4.县纪委处理山西教师自费聚餐问题调查报告

5.山西省国有粮油仓储物流设施保护实施细则

6.《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

7.《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解答

8.员工违规违纪行为处理办法

9.实施细则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