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地热资源保护条例(草案)》起草说明

时间:2021-08-31

《咸宁市地热资源保护条例(草案)》起草说明

  为了加强地热资源保护,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咸宁市地热资源保护条例(草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咸宁市地热资源保护条例(草案)》起草说明,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制定条例的必要性

  “香城泉都”是咸宁最靓丽的名片。每年八月,桂花盛开,满城飘香,是谓“香城”。咸宁地处扬子台地带咸宁—大冶凹褶断裂构造带上,独特的地质构造,造就了咸宁丰富的地热资源,全市已发现7个地热田,每个县市区均有分布,多出露于河谷和地形低洼处,且多呈条带状分布,温度介于42-64°C之间,水质类型以硫酸钙镁、重碳酸钙镁和重碳酸钠型为主,氡、锶、氟、偏硅酸达到医疗用水浓度。2008年咸宁被中国矿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温泉之乡”,2011年咸宁温泉被评为“湖北旅游十大名片”,2011年底咸宁被国土资源部授予“中国温泉之城”称号。因此,咸宁亦被称为“泉都”。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市地热资源无序开发、过度开发等问题日益严重,地热资源水位下降、水温降低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强地热资源保护工作迫在眉睫,亟需通过立法对地热资源予以保护。

  2015年,全国人大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湖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决定,咸宁市等十二个市(州)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自2016年1月1日起,可以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为通过立法科学规范保护地热资源、打造香城泉都品牌,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咸宁实施,提供了法律基础。

二、《条例(草案)》起草过程

  市人大常委会将条例纳入2016年度立法计划后,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市政府法制办参与,邀请市人大城环委、法工委参加指导的立法协调小组,组建了由市国土资源局业务骨干和地热资源专家组成的起草工作专班,制定了起草工作总体方案,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条例(草案)》起草工作。

  在市人大常委会肖彬副主任的带领下,市人大城环委、市政府法制办、市国土资源局组成调研组,先后赴鞍山市、丹东市、沈阳市进行学习考察,为我市地热资源立法提供了理论支撑。

  2016年4月7日至8日,起草专班主要成员赴嘉鱼、赤壁、崇阳等地就地热资源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为我市地热资源立法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根据科学立法的需要,起草专班先后3次邀请了省厅专家、领导以及武汉大学专家教授座谈论证。按照民主立法的要求,2016年3月25日,立法协调小组组织召开了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法制办、政协委员等参加的立法座谈会; 2016年3月31日,起草专班组织召开了温泉谷、太乙、三江等企业参加的立法征求意见座谈会;2016年4月1日,市政府召开了市直10多个相关政府部门参加的立法协调会;经过多层次、多方面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用心修改,数易其稿,形成了《条例(草案)》送审稿,于2016年4月22日上报市政府。

  2016年4月25日,市政府法制办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市政府法制信息网、咸宁新闻网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同时,分别向市政协办公室、市政府各部门、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律协、市法学会、市委党校、湖北科技学院、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和市政府法律顾问发函征求意见;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经反复研究,七易其稿,形成了《条例(草案)》审议稿,于2016年5月16日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形成了本次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草案。

  三、《条例(草案)》主要内容

  《条例(草案)》共设六章,三十七条。

  第一章总则。下设八条,明确了立法目的与依据、适用对象及范围、保护的基本原则、政府职责、部门职责分工、社会保护等。

  第二章规划与区划。下设六条,规定了地热资源的规划编制、变更及其要求,保护区的分类、划定及具体保护要求等。

  第三章勘查与开采。下设四条,明确了地热资源勘查、开采、涉地热资源的设施修建、地热资源开采井退出管理制度

  第四章开发利用。下设十条,规定了地热资源有偿使用、限额开采、错峰错时开采等制度,明确了地热资源采矿权人进行地热资源技术改造、安装节能设施、进行回灌等义务,同时,对储备保护区内开发地热资源应当具备的条件、政府鼓励对地热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公益利用、地热资源利用后污水处理及监管等作了具体规定。

  第五章法律责任。下设七条,明确了指引条款、采矿权人违反条例的法律后果、违反地热资源保护区管理制度的法律后果、行政管理相对人救济途径及强制执行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责任等。

  第六章附则。下设两条,为地热开采井(泉)的定义、施行日期。

  四、有关重点问题的.说明

  (一)关于立法原则。根据地热资源存在无序开采、过量开采、温泉产业布局不合理、开发利用比较单一等问题,确立地热资源保护应当坚持统一规划、总量控制、合理布局和综合利用原则。1、统一规划。通过对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统一规划,推进地热资源的有序开发利用。2、总量控制。根据地热资源的储存情况,科学确定开采的最高限额,并根据最高限额和现有温泉产业实际状况,合理分配相关开采指标,保障地热资源不因过度开发而受损。3、合理布局。明确政府应当根据地热资源的埋藏分布范围、补给运移条件、勘查开发程度以及产业区域布局状况统筹兼顾、统一布局。4、综合利用。通过对地热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关于分区保护。根据我市地热资源保护工作实际,《条例(草案)》对地热资源实施分区保护,设置开采保护区、储备保护区和补给保护区。分别明确了以下保护措施:

  开采区主要保护措施:一是限额开采;二是错峰错时开采;三是要求采矿权人积极进行开采技术升级和工艺改造,安装并使用节能节水设施。四是开采保护区内不得从事深挖等可能破坏地热资源的施工活动,不得从事污染地热资源水域的经营活动,不得堆放、处置有毒有害物质,不得堆放、倾倒、处置固体垃圾和液体垃圾。

  储备保护区:一是开采储备保护区地热资源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符合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二)采用先进开发技术与工艺;(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是储备保护区内不得从事深挖等可能破坏地热资源的施工活动,不得从事污染地热资源水域的经营活动,不得堆放、处置有毒有害物质,不得堆放、倾倒、处置固体垃圾和液体垃圾。

  补给保护区:在补给保护区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开山炸石、破坏生态环境,不得投资兴建可能导致地热资源水质恶化的建设项目。

  (三)关于政府及部门职责。1、明确了政府职责。《条例(草案)》通过规定政府合理布局地热资源产业的职责,推动地热资源的集约开发和可持续利用;通过明确政府在地热资源保护方面的宣传教育义务,提高全体市民保护地热资源的意识;基于“共享”的理念,规定了政府鼓励设置公益性公共地热浴场的职责。2、明确了主管部门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国务院第152号令)(附件:矿产资源分类细目(一)能源矿产:煤、煤成气、石煤、油页岩、石油、天然气、油砂、天然沥青、铀、钍、地热。)和我市地热水管理现状,《条例(草案)》中明确地热资源保护工作的主管部门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其具体负责:组织统一规划的编制、修编,保护区的划定,对采矿权人勘查、开采行为进行审批,对开采量等指标、地热设施的新建、改建和地热开采井的报废等进行监督等工作。同时赋予其相应行政处罚权。3、明确了水行政、林业、环保、地震、农业等部门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