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启动执法检查

时间:2021-08-31

《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启动执法检查

  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与节约型社会建设,2006年制定的《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近日启动了执法检查,下面是详细内容。

  市人大常委会近日启动《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执法检查,以推动我市绿色低碳发展。昨天,执法检查方案征求意见稿在市人大常委会官网发布,并征求市民的意见。

  《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于2006年实施,是全国首部建筑节能法规,在全国率先实施最严格的建筑节能“一票否决”制,要求新建建筑100%符合节能标准,推动了建筑节能快速发展。截至2015年底,深圳共有320个建设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建筑面积超过3300万平方米,数量及规模居全国前列。

  但是,深圳的建筑节能也存在一些问题。运用太阳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方面。去年的绩效审计报告就显示,截至去年8月,我市已完成250个太阳能项目,其中有56个项目建成后一直未投入使用,涉及投资额9000多万元。其中,保障性住房项目就有11个,投资额超过3000万元,造成巨大的浪费。

  此次执法检查,不仅要组织代表展开视察活动,听取政府及有关部门关于《条例》执行情况的汇报,更要广泛听取市民、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在8月召开的市人大常委会议上,执法检查报告要提交会议审议。市政府还要针对执法检查报告给出相应的处理情况报告,向社会公布。

  相关阅读:

  《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深圳经济特区(以下简称特区)建筑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与节约型社会建设,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特区民用建筑节能及其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建筑节能,是指在民用建筑的建设、改造、使用过程中,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活动。

  第三条 建筑节能应当遵循节约资源、因地制宜、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和保护环境的原则。

  第四条 鼓励建筑节能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推广应用节能型建筑结构、材料、用能系统、施工工艺和管理技术,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发展绿色建筑。

  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应当发挥节能示范作用。

  第五条 市、区政府应当加强建筑节能宣传教育,增强市民建筑节能意识,并对在建筑节能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六条 鼓励相关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开展建筑节能咨询、检测、评估等专业服务;支持建筑节能公共技术平台建设。

  第七条 市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主管部门)负责建筑节能统一监督管理工作。

  各区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区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辖区内建筑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市、区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法负责有关的建筑节能管理工作。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八条 市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市循环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组织编制建筑节能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建筑节能规划应当对新建建筑的节能要求、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开发利用、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等提出工作目标、具体安排和保障措施。

  第九条 市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建筑节能标准化工作,促进建筑节能标准的实施。已有国家或者行业标准的,可以编制严于国家或者行业标准的技术规范;无上述标准的,可以编制技术规范。

  市主管部门编制建筑节能技术规范时,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听取相关企业、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科研机构和公众的意见。

  市主管部门编制的建筑节能技术规范,应当依照有关规定,送市标准化主管部门发布实施。

  第十条 市规划行政部门编制城市规划详细蓝图,确定建筑物布局、形状和朝向时,应当充分考虑建筑节能的要求。

  第十一条 市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建筑节能需要发布推广、限制或者禁止使用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目录。

  建设、设计、施工单位不得采用列入禁止目录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

  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在遵循经济合理原则的前提下,应当优先选用建筑节能推广目录中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

  第十二条 建筑物围护结构和用能系统中使用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应当符合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和技术规范。

  建筑物围护结构和用能系统使用标准和技术规范中未涵盖的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当向市主管部门申请评估。市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组织专家完成评估;情况复杂的,可以延长十个工作日,并向申请人说明理由。未申请评估或者经评估未予通过的,不得作为节能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使用。

  第十三条 鼓励实施建筑物屋顶绿化。具体办法由市政府另行制定。

  第十四条 实行建筑物能效标识制度。市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建设单位或者建筑物所有人的自愿申请,组织相关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对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进行等级评定。具体办法由市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五条 市政府设立建筑节能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建筑节能活动。

  第十六条 建筑节能发展专项资金主要来源如下:

  (一)财政拨款;

  (二)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

  (三)本条例第三十条规定的建筑物用电超额附加费;

  (四)社会捐助等其他来源。

  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办法由市政府另行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