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新政出台

时间:2021-08-31

2016年网约车新政出台

  2016年国庆节后,各地相继出台了网约车新政,那么,下面是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国庆长假结束后第一天,出行行业便迎来了一个“重磅炸弹”: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个城市相继出台网约车新政,进一步规范网约车出行。

  新政:4城市网约车迎来“紧缩”

  在此次网约车规范的“战役”中,首都北京打响了第一枪,先后发布三个文件:《北京市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北京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和《北京市私人小客车合乘出行指导意见》,新政文件对网约车资格提出更严格要求:网约车驾驶员须为北京市户籍、取得北京核发的驾驶证件,年龄男60岁、女55岁以下,身体健康,申请之日前1年内无驾驶机动车发生5次以上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网约车排量不能小于2.0L或1.8T,未被列入出租汽车严重违法信息库等。

  上海则要求网约车应在沪注册登记、车辆应通过环保和安全性检测,投保相关保险、燃油车辆达2700毫米以上,新能源车辆应达2650毫米以上、网约车驾驶员应有沪籍和驾驶证。

  深圳则出台了非常严格的政策,要求驾驶员不仅需持有深圳户籍或居住证,还必须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网约车车辆需为深圳市登记注册的5座以上7座以下乘用车,并对不同类型车辆轴距和续航里程都有严格要求,同时对安全应急系统和措施也提出了要求。

  广州网约车新政亦在车辆车型、排量和司机学历、驾照归属地、出行资格和拼车次数都做了限制,被网友称为“最严苛的网约车政策”。

  缘由:新兴行业规范?城市交通整顿?

  网约车自从近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以非常迅猛的速度发展,而滴滴出行和优步中国的“内斗”带来的一段时间各种优惠政策也让消费者享受到网约车的“物美价廉”,随着滴滴出行与优步中国握手言和,出行行业似乎也逐步进入一个“滴滴出行鹤立鸡群,神舟易到等各领风骚”的相对和平时期。在这个时间点公布新政,究竟意欲何为?

  其实此次新政实施也并非无迹可寻,早在今年7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在承认网约车合法化的同时,也指出需规范网约车市场,《指导意见》实施日期为11月1日,而此时四大城市出台的网约车新政,可以看作是对《指导意见》的细化。

  概括而言,新政目的主要有二:

  首先,进一步规范网约车行业。网约车在中国市场“野蛮生长”,在带给广大出行者便利的同时,也隐藏许多潜在危机:网约车车主门槛太低,只要简单填写一些基本资料就能成为“车主”赚钱,既可能由于车龄不足驾驶技术不够娴熟等引发危险,也可能有犯罪分子披着车主的外衣从事犯罪活动,给出行带去了很大的风险,近两年网约车意外事件也不时见于报端。此次网约车新政,对车主的资历有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将在很大程度上杜绝这些潜在的危险因素。

  其次,进一步“疏通”城市交通。在网约车刚进入中国市场时,以较高的性价比俘获了许多出行者的“懒人心”,其不菲的利润也吸引了许多人做兼职车主,但也带来一个问题:城市愈发拥堵。早在7月底的《指导意见》中便指出:网约车发展指导思想是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适度发展出租汽车的基本思路。在此次更严厉的新政下,许多不合格的网约车将不得不退出市场,一定程度也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状况。

  影响:出行行业格局变天?

  在优步中国退出中国后,滴滴出行凭借庞大的车主阵容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出行行业中傲视群雄,而此次新政出台,无疑给滴滴出行重力一击,有人统计,如若严格按照新政执行,将直接淘汰80%左右的车辆,而司机方面,以上海为例,能合法出行的仅有2.5%!而另一大巨头神舟专车则表示“影响不大”。

  当然,新政对出行行业影响决不仅于此。

  首先,传统出租车行业有望迎来“生机”。自从滴滴出行和优步中国等打车软件出现后,传统出租车行业便叫苦不迭,滴滴出行等打车软件依靠强大的福利补贴直接将传统出租车行业打入“冷宫”。此后,双方矛盾激化新闻也时有爆出。7月底出台的《指导意见》和《暂行办法》既是对网约车经营的规范,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出租车和网约出租车之间的矛盾。在上一点笔者已经提到:未来滴滴出行价格优势可能不再,那么在“冷宫”里呆了这么久的出租车有望迎来“生机”。

  其次,巴士出行“春天”到了?在滴滴出行和优步中国疯狂烧钱抢占市场份额时,另一个移动出行服务业务悄然崛起——互联网巴士出行。与小车相比,大巴缺乏时间与空间的灵活性,但另一个角度看来,这也将成为它的优势:当下大城市交通拥堵、道路资源有限、出行呈潮汐化的现状,需要为此提供更精细化的解决方案。一辆巴士的投入能够释放至少40辆私家车运力,一条定制线路能平均缩减2/3通勤时间。以今年刚获得B轮1亿元融资的嘟嘟巴士为例,其主要与大型运输公司合作租赁车辆,开发车辆调度系统,集闲散车队大巴于互联网平台,以细分市场充分利用车队资源,有效地提高运作效率。目前嘟嘟巴士服务场景已经覆盖上下班通勤、周边旅游、企业定制包车等,打造“5+2“的生态闭环:周一至周五早晚高峰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上下班互联网巴士出行,补充公交运力;闲时则响应企业用户或团体出行需求,并且将服务延伸至周末短途出游,跨城出行,实现巴士的最大化满跑,提高效率的同时,嘟嘟巴士也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使用新能源车作为运营车辆,降低了人均碳排放。

  北京为首,上海、广州、深圳相继响应,不难看出这将是一个自从而下的政策推行,新政决不可能只是在四大城市推行,相信在不久将来将会有更多一二线城市推出相关政策规范网约车,至于行业将如何发展,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