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2)

时间:2021-08-31

篇三:三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

  三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

  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家庭、学校、家乡、祖国、社会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品德与社会课程设置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条主线即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的面是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综合交叉指的是某一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的,可以交叉;螺旋上升即同样的内容在后记年段可以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课程结构示意图:

  社会环境;(时间、空间、人文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活动;(日常生活、文化、经济、政治等活动)

  社会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社会规范、规则、法律、制度等)

  二 教材分析

  一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二 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三 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三 教学目标

  总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分目标

  一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 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 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 初步形成民主、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

  二 能力

  1 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 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的参与集体生活。

  3 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的、有创意的研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 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应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 知识

  1 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 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 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四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习惯,风气,态度良好。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有一定安全意识。

  五 教学措施

  一 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二 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三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四 充实教学内容;

  五 拓展教学空间;

  六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内容

  课时

  每周一课时

  四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

  四年级学生,大多是全家人的核心,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们的依赖性很强。他们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但缺少社会经历。教学时要注重对他们进行学做集体小主人,爱护集体荣誉、热爱祖国、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勤劳、节俭、文明、礼貌等思想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综合素质较强的有用人才。

  二.教学目标:

  1、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懂得勤劳是美好生活的源泉,学做集体小主人,爱护集体荣誉培。人人争做我是小小主人翁。

  2、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懂得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质,自觉遵守公共道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学生。

  3、向人民英雄致敬,勿忘国耻,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能够虚心听取他人意见,树立敢于向困难挑战的信心,遇到失败和挫折不灰心、不气馁。

  4.自尊自爱,不骄傲自满,心胸开阔,不计较小事,不为小事生气。

  5、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

  6、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

  7、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引发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

  三、教学措施:

  1.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2.进上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3.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四.课时安排


【分享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1.《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

2.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团队工作实施方案分享

3.品德与社会的工作总结

4.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评课稿

5.品德与社会评课稿范文

6.《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总结

7.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总结

8.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