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发展工作计划范文(2)

时间:2021-08-31

  3、认真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难和贫困生救助问题。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坚持由流入地政府负责,以公办学校为主”的规定,带着浓厚的感情来满足农民工孩子继续上学的需要,切实减轻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费用负担,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接受义务教育。建立健全资助贫困生就学的制度,逐步建立起以“减、免、助、补、扶”为主要形式的综合救助,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全部实行“两免一补”;对高中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和考入重点院校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通过实施“助学工程”,给予一定补助。广泛动员和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开展城乡学校间,县城部门和学校间对口支援,在全社会倡导助学为荣的好风尚,鼓励“希望工程”、“春蕾计划”、教育基金会等继续做好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工作,表彰鼓励捐资助学贡献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4、进一步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超常规的举措认真做好培养人才的教师和教育管理队伍建设,严把教师入口关,质量关、编制关,建立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能进能出,富有活力的教师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竞争激励制度。建立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中高级职务,必须有在农村中小学任教一年的经历,鼓励县城教师和有相应教师资格的人员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实行“三不变两优先一增加”政策,即户口不变,住房不变,工资不变,优先评奖表彰,优先晋升职称,每月增加报酬。大力开展教师继续教育,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开展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让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行为准则。今后,中小学教师总体缺编,需要补充人员时,要由教育和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公开招聘,择优录用;中小学校长缺职时,要坚持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中小学校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允许县高中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优秀教师。

  5、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民办教育。要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国内外有识之士参与发展我县教育事业,特别是幼儿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力发展民办学校,努力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在发展民办教育上要迈出实质性步伐,做到政策上放手,招生上放开,机制上放活,只要有利于增加教育资源,有利于广大群众及其子女接受教育,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都要积极鼓励、大胆探索,大力支持。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城区优质中小学、幼儿园要融入县城的大开发、积极进行办学体制改革,走“名校办民校”之路。

  6、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一是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抓好对中小学学生的民族精神的培育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诚信教育;建立健全“一把手”抓德育的领导机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的大德育协同工作机制,中小学德育工作表彰奖励机制,中小学德育专项经费投入机制,德育工作调研报告和督导评估机制等五个保障机制。着力抓好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建设,保证2016年前投入使用。二是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突出教学工作的主旋律,扎实开展新课程改革,实行新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办法。树立全员质量意识,强化教学工作的常规管理,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深入开展教研教改,努力实现教学和学习手段的现代化。强化教育科研工作,抓好课题的立项,过程管理和结题工作,争取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三是着力提高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质量。职业教育既要保证为高等职业学校输送优秀人才,又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实施“订单”培养模式,形成一批适应市场,个性鲜明,叫得响的名校、名师、名专业。成人学校要在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上大有作为。四是加强学校体育和艺术工作。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育系统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大力增强青少年学生的体质、意志力和终生锻炼的自觉意识。推广《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高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质量,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建立学校卫生安全责任制与监测机制,做好饮食卫生管理与卫生防病工作。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健康教育,加强学生安全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和毒品预防教育。大力加强学校艺术工作,优化学校艺术教育环境,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开足学校体育、音乐、美术课,定期举办中小学生运动会和文艺活动。

  7、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履行教育职责,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规划、组织实施、督促检查、狠抓落实。要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学校制度和检查奖惩制度,定期深入到学校调查研究,关心、帮助解决学校和教师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各行各业各部门都要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奉献教育。要真心实意地为教师办实事,尽心竭力地为教师解决难事,坚持不懈地为教师多做好事,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立对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教育工作的评估考核和奖惩制度,并将结果作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任期考核和干部考察的重要依据。加强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和督导队伍建设,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和教育评估体系。大力开展对下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督政、督教、督学工作。继续完善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公务员和中级以上职称技术人员资助贫困生的制度。加强对教育改革发展的宣传,建立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表彰奖励制度,制定并完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配套政策,进一步优化教育内外部环境,确保我县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