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区春耕备耕工作简报(2)

时间:2021-08-31

  各地区春耕备耕工作简报3:

  2月21日下午,建德农作站站长邵美红又开着车下乡了。一个下午,他走访了航头、大同、三都、大洋等多个乡镇,到田间查看土地肥力,到塑料大棚看升级改造情况,到农资站检查农资准备。“一年之计在于春”,随着天气逐渐回暖,浙江各地现出一片春耕备耕忙碌景象。

  在缙云县大洋镇小南自然村,记者看到,返乡青年会议开的正热火朝天。村干部傅昌国告诉在座的那些年轻人,春耕快要到了,尽量教会自家老人使用手机交流软件,订立微信合同

  原来随着“网络备耕”的走红,外出青年和在家人员沟通商议、订立合同、落实备耕和种植的新方法、新形式更加便捷,提高了春耕备耕的效率。但年前缙云农技干部在调查中发现,老年农民群体因操作不便、缺乏引导等,难以实现微信交流。这次发动返乡青年各自培训,有助于进一步增加微信合同流转耕地使用覆盖面,缩少网络使用“包围圈”。

  据悉,通过一系列举措,缙云5000多亩因“三低”影响备耕的“搁摊田”得到有效落实,补齐了春耕备耕短板。

  这些天同样繁忙的还有武义县农业局特产站技术人员周正威,这天他又来到大田乡蓝莓种植大户张群英的大棚里,现场教她测土配方施肥、科学移苗栽苗等种植有机蓝莓等实用技术。临走前还送她了一本《蓝莓丰产栽培实用技术》和一份《武义县有机农业发展规划意向表》。

  眼下正是备耕的关键时节,武义县组织了万余名机关党员干部、驻村乡镇干部和农业科技人员走出机关,为农民群众送技术、送政策、送服务。在泉溪镇巩宅村,“春耕课堂”开课了。县里的农技专家正在给农户们讲水稻标准化育秧、移栽。

  巩宅村原来一直都是粮食生产大村。但由于全村近三分之二村民外出创业、务工,村里农民不愿种田、良田抛荒现象日益严重。看到这种情况,当时已承包53亩荒田的种粮大户、村党支部书记高跃平决心要改变下这个情况,带头成立了粮食专业合作社,并请来农机专家授课。

  通过努力,跃平粮食合作社已带动周边20余个村200多户社员,流转抛荒耕地2600余亩,每年卖给国家粮食2500吨;还建有占地100多亩的工厂化育秧基地,拥有大小机械76台,全程烘干流水线2条,基地年供秧能力达20000亩;实现全程机械化粮食生产。

  磐安农业干部通过近日对浙江可得丰种业有限公司等5家主要农资批发企业调查发现,当地今年春耕农资贮备充足,但价格同比略有上涨。其中粮食种子价格同比持平的占80%左右,同比价格上涨的占20%左右;化肥除磷肥外,氮肥、钾肥、复合肥普遍上涨10%左右;农药草甘磷、杀菌剂等上涨8%左右;农膜10.8-13.5元/公斤,同比上涨5%左右。

  在诸暨,市农机管理总站近期加强了对经销商的检查,督促农机生产企业、经销商及时开展耕作机、插秧机等农机具的检修保养服务工作,确保农机具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春耕生产,据悉经销商从年前就开始对全市3000多台(套)耕作机械、插秧机械、育秧流水线进行检修,检修保养工作将持续到春耕结束;同时要求经销商做好农机具及零配件的储备供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