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贫困人口巡回医疗救治工作简报(2)

时间:2021-08-31

  简报三:

  “以前身体再不舒服都不敢去医院看病,怕花钱。现在政策好了,生病住院能报销。这次去医院看病,我个人没花一分钱。”近日,蓬安县济渡乡土桥村的贫困户唐百花因患慢性胃炎到蓬安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医疗费用共3817.2元全部报销,这让唐百花非常高兴,逢人就夸党的政策好。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当下农村贫困地区突出的社会问题。要如期实现全面同步小康目标,医疗扶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年以来,蓬安县通过精准识别因病致贫返贫群众、落实医疗惠民政策、因地制宜建设村级卫生室,为贫困户筑牢医疗保障防线。

  “一排二核三查” 识别精准

  “我们为了把因病致贫的人员精准识别出来,采取了‘一排二核三查’的方法,在全县开展逐村逐病逐人实地摸排大行动。”该县卫计局公卫股股长伍凌峰告诉记者。

  为精准识别救助对象,该县首先依托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五个一批”花名册,进行疾病筛查;同时根据贫困人员信息,组织医务人员、乡(镇)村干部等人员,一起进村入户调查核实;并组织医疗团队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针对性地制订体检方案,进行全面的体检和疾病筛查,共体检5万余人。

  “我们在‘一排二核三查’的基础上,对患病人口逐户分类建档,因病施策,分类救治,实施动态管理。”伍凌峰介绍,为实现贫困患者精准识别,该县依托新农合基础信息库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在参合人员基本信息和居民健康档案信息中加注贫困人员标识,并制作发放精准脱贫医疗救助证。

  县乡村一体化 投入精准

  蓬安县以筑牢农村基层卫生服务基础、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为目标,积极开展村卫生室的规范化建设工作。油房沟村、黄花村、牛毛漩村、金鸡口村等55个贫困村的村卫生室已全部按照标准建成投入使用,做到村卫生室统一标识、卫生人员统一着装、医疗设备统一购置,方便百姓就近就医。

  据了解,今年该县已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400余万元用于改善医疗卫生服务环境,其中1200余万元用于乡镇、村卫生室的建设,新扩建3个乡卫生院,新建107个村卫生室。

  目前,全县共有39个乡镇卫生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县级公立医疗机构以及10所民营医院,共有在职医护人员1849人。1至10月,贫困人口就诊总次数达7.6万次。

  一人一策 服务精准

  为合理配置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改善群众健康状况,增强群众疾病防治和健康知识,该县选派骨干医务人员,组成42个医疗巡诊小分队,深入村组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巡回义诊及送健康活动,宣传疾病防治知识,发放宣传材料。

  据了解,医务人员要对巡诊情况做好造册登记、电话随访、提供健康咨询等随访服务。截至目前,义诊活动进行了150余次,巡回乡镇覆盖率100%,覆盖群众82675人,共义诊13964人次,免费发放价值32万元的药品,发放宣传单52566份。

  同时,该县按照“无病防病,有病管理”的原则,全面建立重点贫困人群签约服务制度,组建服务团队,对每个贫困患者逐户逐人制订救助、治疗方案,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模式,组织成立县、乡医疗服务团队,对困难群众实施“一对一”服务。

  目前全县已签约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户17516户,为患病贫困人口制定因病施策明白卡18711张,方便群众清楚了解诊疗方案和措施。

  “一站式”服务 便民快捷

  “现在看病太方便了,只要出示相关证件就能办理住院手续。而且出院的时候,只需要在费用单上签字,医院就能帮我办理相关结算手续,政策实在是太好了!”两路乡木梳垭村贫困户唐兴明高兴地说。

  今年9月以来,蓬安县积极探索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工作。入院时,贫困户只需出示贫困人口医疗救助证、新农合医疗证、当年度参合发票以及本人身份证,不用缴纳住院押金即可入院治疗。诊疗结束后,只需要确认相关费用并签字就可以出院,医院凭相关证明材料与各类经费保障机构直接结算。

  “‘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有效解决了贫困户住院报销复杂、多地来回跑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医疗救助的便捷和公平。”该县卫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目前,全县各公立医疗机构均实现了“一站式”即时结算的报销方式,优化了就医流程,缩短了救助对象获得救助资金的时限。

  据悉,贫困患者在县内公立医疗机构就医的合规费用,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救助、爱心基金救助等渠道报销后,剩余费用由新农合兜底并全额报销。贫困患者慢性疾病门诊维持治疗的合规费用,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10%以内,确保贫困患者在县域内住院产生的政策范围内的个人医疗费用“零支付”。

  通过织密多层医疗保障网,该县形成以基本医保为主体、大病保险为延伸、医疗救助为兜底、其他保障形式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为困难群众看病就医开好绿灯、兜住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