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设备采购的工作汇报(2)

时间:2021-08-31

  一、 价格:价格始终是商务谈判的主线,一般厂家在首次报价时都会留都较多利润空间,以现有设备为例,这部分空间至少有10%-20%,一般品牌越大,覆盖面越广的产品让利空间相对较小,技术集成越高的让利空间相对较大。(在第一轮面谈时,应对厂家言明,此次为最后一次报价,应将真实价格报出来,以免影响我们选用贵公司的产品)

  二、 详细了解方案配置及不同配置下的效果预期,从运营需要的角度选择设备配置,并要求厂方按照我方要求重新报价。

  三、 了解对方产品历史,生产研发年限,技术靓点,使用经验和同类型工程实例,从而对产品的实用性有一个大概掌握,如在周边地区有工程实例,可以去现场调研,了解产品的使用满意度和实际效果。

  四、 核对产品性能参数和相关运行费用,可以与现场调研作对比。

  五、 了解产品主要部件使用寿命,可以在同类产品之间作对比。

  六、 进一步明确付款比例和质保期,一般设备质保期均为1年,厂家对质保期的让步相对较宽松;付款比例一般为3:6:1或3:6.5:0.5,有些厂家对预付款这块相对要求较低,最低可低至预付10%。

  5、 经过第一轮商谈之后,我们初步选定产品性价比相对较高的,产品运行稳定性相对较好的厂家作为第二轮商谈的备选厂家,本次定为2家。第二轮商谈的要点主要有:

  一、 价格:经过第一轮商谈之后,厂家大多不会将其底线价格透露给你,我方仍有部分还价空间,而有些厂家为能得到本次订单,也会砍掉其部分区域销售利润空间。一般这部分空间我估计在5%左右。(第二轮商谈时我方将给予厂家竞价的压力)

  二、 第二轮商谈时一般厂家在付款比例上也会有所松动,我们原则上是坚持我们的底线即3:3:3:1,除非产品在价格上给予进一步优惠。一般不予变动。  三、 比较入围第二轮商谈的厂家产品及相关配置,最主要是比较相同产品间的不同配置及价格差异,以便于我们从大局上把握该产品的性价比。

  6、 第二轮商谈之后,各厂家产品性价比基本清晰,可要求各入围厂家发送相关合同草案,先行比较同产品合同付款条件等商务条款和质保、售后优劣,最终确定供货厂家。(待续)

  注:1、设备分得越细,其价格越接近材料价格,价格也趋于务实、合理

  2、现在认为第一次、第二次报价主要旨在确认设备配置及方案合理性,同时,明确最合理方案,我认为没有必要在价格上纠缠。同时,前2次询价也不要在其他商务条款上做过多询问和探讨,因为这些一般都是涉及到最终报价,如按我方付款条件,有些厂家给出的并非底价。

  3、我认为一般的顺序是:前期询价(解决设备配置问题)——再询价(初步谈妥价格)——再询价(初步确定终价)——再询价(确定最终价格、明确售后服务条款)——再确定其他商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