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汇报

时间:2021-08-31

  多年来,中国石化围绕石油石化主业,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技术进步,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特别是今年以来,中国石化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在优化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机制、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科技体制机制建设情况

  中国石化始终注重发挥集团化、一体化优势,积极实施“自主创新、重点跨越、绿色低碳、引领新兴、差异特色、支撑一流”的科技发展战略,坚持企业为主体、院所为龙头、市场为导向,持续优化完善科技体制机制,基本构建了中国石化特色科技创新体系。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制定五年科技进步计划的同时,还着眼长远,考虑到重大创新的周期性,制定了未来二十年的科技发展规划,明确了产业和技术发展的主攻方向。比如,中国石化以发展页岩气作为重要战略方向,集中优势力量攻关,取得系列核心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在涪陵建设了我国首个页岩气示范工程。面对资源环境约束,加强传统规划,经过10余年攻关,开发形成了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掌握芳烃成套技术的国家。

  二是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在加强公司直属研究院建设的同时,将部分企业的研究院调整为直属研究院的分院,既增强了直属院的研究力量,防止重复研究,也提升了企业研究机构的研究能力与水平,密切了产销研合作。此外,建设了16个国家级研发机构、28个集团公司级重点实验室,完善了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形成了功能定位清晰、分工明确、多层次的创新体系。

  三是建立并坚持“十条龙”协同攻关机制。发挥集团化优势,组织科研、设计、生产、装备制造、工程建设和销售等方面力量,对重大科技项目实行“一条龙”式联合攻关,加速了成套技术的工业转化,推进了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紧密结合。比如,通过组织“十条龙”科技攻关,在2~3年内实现了新型煤化工技术快速突破,世界首套甲苯甲醇甲基化制二甲苯工业示范装置建成投产,60万吨/年煤制烯烃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20万吨/年煤经合成气制乙二醇示范装置投运成功。生物航煤获得国内第一张生产许可证,并实现商业载客飞行。

  四是坚持开放式创新。发挥行业带动作用,积极利用社会科技资源,先后与高校和国内研究机构成立了12家联合研究所,共建了5家协同创新中心,与中科院开展了全面战略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推动了基础研究、技术研发的紧密结合。与北京玉龙、岳阳百利等多家社会科技公司开展了科研合作,在获得技术支持的同时,带动了一批小微科技企业的发展壮大。此外,在美国休斯顿建立了研发中心,向欧美派驻了科技代表,促进了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

  五是持续完善市场化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了内部技术市场,实施技术奖酬金制度,极大地提高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十二五”前4年,直属研究、设计单位实现公司内、外部技术贸易额达到112亿元。坚持对重大科技成果实施重奖,公司科技奖励基金由以前每年的1500万元提高到了6000万元。同时,增设科技进步特等奖、前瞻性基础性研究科学奖,有效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

  六是注重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深化科技人才成长通道建设,调整完善适合科技人才特点的职位层级体系,按照体现能力水平和业绩贡献的能级差异设置职位晋升序列。利用重大科研项目、工程项目和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加快科技人才成长。目前,公司拥有两院院士24人,直属研究院博士、硕士比例达到46%,形成了专业配套、素质较高的科技人才队伍。

  通过以上措施,提高了科技创新成效,涌现出一批科技创新成果。目前,中国石化已形成相对完善的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系列;形成了世界先进水平的炼油全流程技术,部分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形成了世界先进水平的石油化工主体技术;页岩气、生物燃料、地热、煤化工等战略新兴技术取得了快速突破。截至2014年底,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38895件,获得专利授权20437件;累计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7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78项,其中获技术发明一等奖3项,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2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