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2016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汇报(2)

时间:2021-08-31

  乡2016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汇报二: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在解决农民思想问题上下功夫

  近年来,虽然电视、广播等媒体日益普及,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也发挥了重要的宣传作用,但是这种大众化的传播教育,对解决农民的思想实际问题贴近性不强,分层施教不够。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要加强和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就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农村实际出发,从群众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部署工作,按实际需要开展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工作,不讲空话、套话,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实在,更加深入。要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更好地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和实际生活,使各项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以提高度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以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基层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激发群众的建设热情,把广大群众的认识统一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建设富裕、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来。

  (一)要切实加强对农民的共同理想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教育农民克服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思想,树立敢闯敢干、开拓创新的观念;树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观念。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充分调动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着力加强民主法制教育,继续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推进民主治村进程。

  (二)要坚持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农民道德水平,要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要内容,逐步构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家庭为立足点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明确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内容和方法。加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二十字公民基本规范教育,结合村镇实际,在村民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村规民约,通过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逐步改变农村社会不良风气。大力发展村镇文化,努力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继续搞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引导广大农民学习农业实用技术,提高科技致富能力。加强农村文化阵地的建设和文化市场的管理,多渠道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综合文化站、乡村学校少年宫、农村文化广场、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及体育设施等建设,引导支持公共文化和科技服务网络由镇延伸到村。杜绝“法轮功”邪教组织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对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侵蚀。

  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着力创新工作方式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科技文化教育融入各种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生动活泼、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寓教于乐,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抓好载体创新。要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在抓好创建文明村镇、“三户”创评、“婚育社风进万家”等活动的同时,广泛开展农民读书活动、知识竞赛、科技讲座和日常性群众文体活动,以春节、端阳、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和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为契机,充分调动发挥民间文艺团体、老龄协会、妇联、共青团、民兵等群团组织力量,以农民职业技术学校、农村中小学为基本阵地,大力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在群众中树立科学观念,倡导文明新风,破除陈规陋习,破除封建迷信,促进村镇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进步。

  (二)抓好培育先进典型。用群众身边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来教育群众,具有更强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及时发现、培养、宣传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中的典型。充分发挥先进人物的鼓励和带动作用,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道德水平,使他们自觉地不断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通过党员干部会、群众会、院坝会、门板报等形式,广泛开展“学习道德模范、争做身边好人”等道德实践活动,积极培育农村文明道德新风尚。

  (三)积极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鼓励、支持和组织文化、科技、卫生工作者到农村去,紧扣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服务,把科技、文化、卫生成果送到农村,密切党和政府同群众的联系,不断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对“三下乡”活动作出具体安排,完善各种制度,把“三下乡”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实现“常下乡”。

  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

  由于历史、社会因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比较落后,农民文化生活仍比较贫乏,科技文化素质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针对农村思想文化建设无资金、无阵地、无专职人员的“三无”状态。

  (一)要加大投入,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利用个体或股份制等形式建设村镇文化、卫生、体育等公益事业设施,完善村级四站四室设备。各级艺术馆、文化馆、图书馆要加强对农村基层文化工作的指导,努力兴建村级文化中心,健全农村群众文化阵地。抓好农村广播电视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广播网,提高农村电视覆盖率,搞好“村村通”工程,切实解决偏远地区农民看电视难问题。

  (二)要加大对农村文化活动队伍的扶持力度。从资金、政策上鼓励乡镇文化骨干长期进行农村文化活动,积极支持农村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文艺团体的建设,有计划地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有益的群众文化活动,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娱乐方式。逐步恢复和发展、农村电影放映队,多渠道、多方式解决电影放映经费,通过电影“走村入户”,向群众进行科学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

  (三)加强制度建设。要取得好的工作成效,必定要有好的工作机制。因此,要把精神文明建设分类细化,纳入目标考核,使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硬任务,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领导机制、激励机制和工作机制,用制度管人管事,做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章可循。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我们要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拿出新举措,坚持整合力量、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扎扎实实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