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汇报(2)

时间:2021-08-31

  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汇报二

  一、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主要涉及我区的项目为xx水厂扩建工程和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两项工程,目前两项目工作情况如下:

  (一)xx水厂扩建工程

  xx水厂Ⅱ组平流池扩建工程位于xx经济开发区岭子头xx水厂内,建设规模为10万吨/日,总投资为人民币2000万元,包括絮凝池、平流沉淀池的土建施工及设备安装,为设计供水总规模40万吨/日的xx水厂四组同类建筑中的2#池。该工程于2014年6月正式动工建设,20xx年1月底完成了主体工程验收及机电设备、输配水管道安装调试工作,于2月9日进入调试运行。

  (二)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

  1. 工程基本情况

  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实施的又一项惠及千户万民的重点民心工程。我局按照上级政府及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部署和要求,于2011年12月编制完成《惠州市xx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规划报告》,并经省水利厅组织专家进行了评审。根据规划方案,我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范围为除淡水、秋长街道以外的农村地区,将全区划分为五个供水片区,分别是:平潭水厂供水片区,良井水厂供水片区,永湖水厂供水片区,沙田镇、新圩镇、镇隆镇水厂供水片区,xx水厂供水片区。本次规划可以覆盖全区6个镇及经济开发区,覆盖乡镇以下83个行政村,另外沙田镇的金桔村与镇隆镇的山顶村将采用独立供水方式解决。本次规划实施后,我区千吨自来水供水规模覆盖村委会的覆盖率达90%,全区乡镇以下人口供水普及率将达95%。工程估算总投资36280.28万元。

  2. 工程进展情况

  按照上级政府及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部署和要求,我局于2014年2月20日初拟了《xx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并在征求相关单位意见后进行了修编。在我局准备上报该方案时,区府办于2014年2月26日转来了区主要领导的批示文件,要求我局会同区自来水总公司、区国资办对我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能否结合自来水供水一体化实施进行专题研究,为确保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符合我区实际,我局已与区自来水总公司、区国资办进行专题研究,形成了《关于xx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结合自来水供水一体化实施的专题调研意见》,并已于2014年4月上报区政府审定。2014年6月我区根据《广东省水利厅关于征求对〈加快推动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的函》的文件精神,要求各镇(办)对供水标准进行重新调查,根据各镇(办)反馈意见,全部都要求供水标准从60L/人•日提高到120L/人•日,工程规模需要作相应的调整。因我区于2014年9月将区自来水企业整体移交给市水务集团,为确保该工程符合我区实际并满足自来水供水一体化的要求,我区政府于2014年10月将协调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有关事项发文至市水务集团,根据市水务集团的回复意见,我区与市水务集团还有很多事项没有理顺。我局于20xx年2月3日将与市水务集团涉及的事项作详细说明发文至市水务集团,20xx年7月,我区再次发函到市水务局、市国资委和市水务集团,要求协调解决我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有关事项,根据市国资委的回复意见,市水务集团还是对我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概念和实施范围理解有误。到目前为止,我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仍没有与市水务集团形成统一实施意见。因此,目前我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工作还停留在与市水务集团协调阶段。

  二、水生态修复体系建设

  我区水生态修复体系建设中主要涉及项目为东江水源地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和水源地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围绕东江水源地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和水源地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我区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东江水源地生态安全体系建设

  我区20xx年东江水源地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工程,建设任务为造林5800亩,其中人工造林500亩、更新改造1000亩、补植套种1300亩、封山育林3000亩,总投资407万元。项目于20xx年3月完成招标工作,工程施工期自20xx年3月19日至2017年3月20日,当年完成种植和一次抚育,后两年完成三次抚育,目前,工程已完成种植、抚育和封育管护工作。

  另于20xx年我区同时在东江、西枝江流域实施了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的抚育工程,目前已完成了相关森林抚育面积3500亩,有效促进幼林生长,发挥林地的生态功能。

  (二)水源地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

  我区主要水源地为东江、鸡心石水库、沙田水库和大坑水库等,其中鸡心石水库、沙田水库和大坑水库均位于我区范围内,对以上三宗水库我区均已在显眼地方梳理警示牌,水库坝顶区域设置防护栏等。

  三、水资源管理体系建设

  水资源管理体系建设中主要涉及我区的大坑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工程,该工程工作情况如下:

  大坑水库灌区改造工程列入《广东省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规划(2011-2020年)一般中型灌区(1-5万亩)工程项目》,工程位于我区永湖镇,设计灌溉面积1.07万亩。灌区工程经多年运行,目前存在年久失修、损坏严重,管理设施不配套和管理手段落后,灌溉用水管理制度不完善、严重浪费水资源等问题。为发挥工程效益,区委、区政府将其列入我区“十二五”水利规划项目中实施。因上级投资计划一直未明确,项目延至“十二五”期间实施。

  大坑水库灌区改造工程可研报告于2012年4月完成,同年6月其可研报告经省水利厅专家评审,7月经省水利水电技术中心审查;2012年9月18日经省发改委出具审核意见;2014年1月23日经省财政厅出具审核意见;20xx年8月4日经市发改局批复立项。

  目前,我区正着手推进项目初步设计工作。

  四、水文化传承体系建设

  我区水文化传承体系建设主要涉及历史文化名城宣传建设和生态理念培育工程。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围绕历史文化名城宣传建设和生态理念培育工程,结合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我区主要开展如下工作:

  (一)历史文化名城宣传建设

  我区在历史文化名城宣传建设方面做了较多工作,例如:在淡水以图文并茂形式展示老城魅力;启动邓承修、邓仲元故居托管工作;加强历史古建筑的挂牌保护工作,建立健全历史古建筑档案与数据库。

  (二)生态理念培育工程

  我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生态保护意识普及推广,倡导节约资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通过张贴标语、节水宣传画宣传节水工作;中小学开展以节水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并通过节约用水与科技创新有机结合;以“世界水日”和“世界环保日”宣传为契机,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展示宣传画、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并利用电视台、报社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水法》、《水土保持法》和《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全区人民对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使“关心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观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