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教育教学工作汇报材料(2)

时间:2021-08-31

二、冲出误区,狠抓养成教育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

  一位智者说过,人的一生只在做着两件事:做事与做人。在我看来,人的一生只是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做人,因为做事也是做人。无论是做家长的,还是当教师的,都有希望孩子将来有出息,都希望孩子有扬做为。由于历史的、社会的、个人认识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在如何培养孩子成人的认识上,不少人还存在着一个误区:他们只盯着孩子的分数,忽视了对孩子做人的教育。

  目前,不少有对一个孩子的评价,只要学习成绩好就是个好孩子,将来也会有出息,人们总是对学习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学生另眼相看,认为他们要么努力不够,要么资质先天不足,对他们的未来要么信心不足要么忧心忡忡。学校里评价教师的工作,也往往只看学生装的学习成绩,至于育人这方面,由于缺乏具体的标准,又似乎似乎与学校的升学率关联不大,也往往被重视不够。孩子的升学与择业,几乎完全靠的是分数与文凭。因一分之差或名落孙山,或交高昂的学费,误导了家长和孩子,让他们产生分数比什么都有重要的错误意识。

  学校里有高分低分之分,但校门外没有,校门外总是把校门里的一切打乱重整。孩子长大了就是要做人,服务于他人,造福于社会。因此,我们学校的任务之一就是教会如何做人。学会了做人,有了人格{做人的资格},孩子们才会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才会去奋斗拼搏。只见知识不见人、分数第一的教育,是缺德的教育。其危害不仅仅在于导致了孩子们对知识的厌倦,吏为严重的是因缺乏善良与美德的体验而造成人格的缺陷。

  一个孩子从家长和教师那里如果学会了勤劳善良、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博学博爱、以礼待人、诚实守信、认真做事,那么,即便他的学习成绩不好,也只是暂时的,即便他毕业时成绩平平,将来也可能大有做为。才的不足可以由德来弥补,德的不足无法由才来弥补。

  “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好习惯是养成的,好习惯成就伟业。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不是与生俱有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活动中,我们在全联区所有学校开展“做小事,悟大理”主题班会”活动,我们让学生从最小的小事做起,从做小事中悟出大道理。基本做法有:

  (1)、培养孝心,从小开始

  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孝心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从小培养。在养成教育活动中我们把孝敬长辈的教育作为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良好习惯为切入点,以从小开始培养孝心为突破口。经常组织孩子听老人讲童年故事,讲艰辛历史,增加孩子对老人的了解和关爱,充分利用星期天,开展符合农村特点的孝敬老人活动。鼓励孩子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洗脚;鼓励孩子主动帮助邻里老人做自己能解决的一些问题。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孝敬老人、尊敬老人的意识大大增强了。

  我曾问一名小男孩,你在家都有干什么呢?你将来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的回答很直接。我在家里尽量帮助父母干点活,在学校努力学习,将来第一个愿望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一次,我去县城开会,车上一位农村老大娘知道我的身份后,深情地告诉我:“现在学校加强养成良好习惯教育,从小培养孩子孝敬老人的教育界。好哇!”

  (2)、弯下腰拣废,昂着头走路

  校园垃圾满天飞,同学们似乎已司空见惯,不以为然。针对这种情况,各校让学生首先看学校的白色污染,再举例说出其危害性。例如初中根据教学进度,在学生社会调查的基础上,让学生就白色污染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自拟题目,写一篇“我最讨厌 ”的作文,从感性到理性使同学们确确实实明白保护我们家园的重要性,使弯下腰拣废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