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防汛汇报材料(2)

时间:2021-08-31

  街道防汛汇报材料二: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年的工作安排,5月上旬,区人大农经工委在常委会副主任叶秀琴的带领下,对我区防汛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实地察看了新前街道黄坦水库除险加固现场、澄江街道黄长复线施工现场、北洋镇百亩洋区块林家桥村黄浦桥溪、长潭水库堤坝和溢洪设施,听取了防汛工作各主要相关单位的工作汇报,并召开座谈会听取部分区人大代表对防汛工作的建议和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防汛工作的开展情况

  我区老城区位于西江水系包围之中,且自然地势相对低洼,往往西江水位高于或与城区街道地面相平,老城区建设早、标准低,道路、排污管网等市政配套设施比较落后,城区综合功能明显滞后于当前防汛防台实际要求。西部地区小流域多,山区性溪流坡陡流急,溪床不稳定,每次暴雨洪水,溪道都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导致“水流变化无常”,沿山溪而居的人员较多,山洪伴生的地质灾害多,因此,黄岩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山洪灾害防治重点县(区)。我区防汛工作量大面广,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迎难而上,通过多年的努力,防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健全组织机构,落实防汛责任

  我区各级政府、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均建立了防汛指挥机构,村级基层组织也建立了防汛组织。政府重视,部门通力协作,全区防汛指挥上下畅通,左右协调。与此同时,建立了以行政首长问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体系,落实了水利工程巡查员、气象防汛信息员和山洪地质灾害预警员,确定了山塘水库等重要防洪工程责任人、各类危险人员防汛转移责任人,明确了相关人员的防汛责任。

  (二)建设防洪重点工程,完善水利基础设施

  长潭水库工程和永宁江治理工程是黄岩两大水利防汛支柱工程。长潭水库建成于1964年底,并于2003年进行除险加固。永宁江治理工程主要是解决黄岩中部严重洪涝灾害和永宁江淤积问题,一期工程投资1.1亿元,于2000年完工,主要完成永宁江闸工程及相应挡潮堤防工程;二期工程投资5.93亿元,目前工程进入扫尾阶段,主要完成70公里的两岸堤防和新建水闸4座。另投资1亿多元对我区1座中型水库、8座小(一)型水库和1座小(二)型水库实施了除险加固工程;投资2400万元累计完成河道疏浚工程424公里;投资5400万元治理小流域7条,完成堤防工程23公里。

  (三)健全预警联动机制,做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工作

  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分级负责、全民参与”的原则,进一步加强部门合作与交流,建立和完善各有关部门合作的灾害信息沟通、会商和通报制度。对于台风、暴雨等气象灾害红色预警和局地暴雨、雷雨大风等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建立了快速发布的“绿色通道”,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各种手段和渠道第一时间无偿向社会公众发布。同时,进一步完善有效、畅通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加大村级气象预警接收平台的建设力度,重点加强农村偏远地区预警信息接收终端建设,发挥气象信息员、协理员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利用有线广播、高音喇叭、鸣锣吹哨等多种方式及时将灾害预警信息传递给受影响群众,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综合发布平台。

  (四)完善防汛预案,储备抢险救灾物资

  我区水利部门不断修订和完善了山洪灾害抢险、水利工程抢险、人员抢救医治、新闻媒体应对、抗灾志愿者紧急动员等各种专项预案。区防指储有麻袋(纤维袋)3万条、冲锋舟4艘,救生器材、应急照明灯等常规物资都作了储备;交通部门作为抢险救灾的第一梯队,落实了挖掘机、铲车、吊车、装载机、运输车、柴油发电机等特种车辆和大型机械设备的储备;电力部门落实电杆、导线、变压器等抢险物资;农业部门储备了必要的种子(种畜禽)、化肥、农药、农膜、饲草等救灾物资。

  (五)强化抢险队伍建设,落实汛期值班制度

  公安、建设、电力、交通、通信、卫生等区级各有关部门(单位)及各乡镇街道均建立了防汛抗灾抢险机动队,村级基层组织也建立了应急抢险队伍。同时,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通讯畅通,遇到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及时报告,并认真做好值班记录。

  二、防汛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思想上有待进一步重视

  我区是个多灾的地区,几乎每年主汛期期间,都会遭受程度不一的暴雨、山洪、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自2004年遭受“云娜”台风袭击之后,2005年至今我区已有7年未遭受大的台风袭击,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有些干部、群众思想上有所松懈。虽然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抗灾经验,也形成和健全了一系列的抗灾体系,但是,天灾是突发性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防汛防台工作始终是重中之重。

  (二)抗灾能力有待进一步检验

  尽管我区各相关部门在防汛工作上做了大量工作,但各种水利设施的抗险防灾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检验。此次调研中了解到,水利部门大力开展河道疏浚工作,河道的行洪畅通能力能否达到今年汛期的要求,还有待进一步检验;建设部门对城区排水设施进行清淤疏通,但排水设施能经受住多大程度的暴雨,我们心里都没有底,尤其是城区几个低洼地段的排水能力;澄江街道人大代表提出的石柜岙工业区块在汛期是否会出现山体滑坡现象、工业园区的排水能力能否达到进驻园区企业主的要求,以及黄长复线澄江段遇到特大暴雨,排洪能力能否达到要求,这些都需要进一步论证。

  (三)地质灾害隐患防范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入

  我区地形狭长,地貌可概括为“七山一水两分田”,中、东部虽属“温黄平原”的组成部分,但西部山区地质环境恶劣,一旦遭遇强降雨极易衍生新的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特别是在近年来气候极端化的情况下,形势依然严峻,防灾任务相当艰巨。2011年度,经过努力消除的村民居住区隐患点3处,而同期新增的隐患点却达5处,实际净增2处。据今年4月底统计,全区位于山区村民居住区的山体滑坡隐患点共有34处,分布于9个乡镇(街道)的29个村,直接威胁178户579人生命和306间民房的安全;在非村民居住区,富山至决要、头陀至宁溪、北洋至上垟、北洋至平田、屿头至白石公路以及山区其他低等级公路,浙东十八潭、富山大裂谷、划岩山等旅游景区栈道,有部分边坡相当陡峭,极易发生崩塌、滑坡现象,威胁车辆、行人、游客的安全。此外,建于山边坡脚的个别校舍、厂房、教堂、寺庙,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

  三、对我区防汛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强化宣传和培训

  防汛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全区上下要做到思想上不放松、行动上不懈怠,多开动员会、总结会,使各级干部真正在思想上紧绷防汛责任重于泰山这根弦。相关部门可通过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等宣传方式,大力宣传开展汛期防汛工作的重要性,使“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方针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并广泛发动群众,使他们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积极投入到防汛工作中去。针对目前有些乡镇、街道部分干部没有经历过防汛防台的现状,区政府有必要进行组织培训,并开展防汛防台实地演练。

  (二)突出建设重点,进一步提高工程标准

  做好防汛工作,归根结底,要靠高标准的水利工程基础设施作支撑。当前,要从前期工作抓起,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进一步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要突出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河道整治两大重点。要有计划地对闸、站、涵等现有工程设施进行更新改造,提高防洪标准和排涝效率;对排涝流量不足的河道,要新增排涝动力;对因地面沉降导致防洪标准降低的工程设施,要进行改造、加固,以适应当前防洪排涝需要。在全面完成河道清淤的基础上,抓好河道综合整治。水利部门要积极参与我区城区的建设总体规划,在各类园区建设中,做好排涝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对确需填埋的河道,要新开等量的河道;对因此造成的“断头河”要设法沟通,确保水系通畅。调研中实地察看的百亩洋区块林家桥村黄浦桥溪,由于农业生产等原因,河道变窄、河泥淤积,行洪能力远远落后于防洪标准,河道整修工作亟待开展。

  (三)深入清理地质灾害隐患,进一步做好防灾工作

  要充分重视山区小流域和地质灾害隐患整治工作,统筹城乡区域防洪防灾工作协调发展。要全面开展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普查登记工作,并提出相应清理方案,及时开展清理工作,对于短期内清理不了的,做好防范、警示工作。同时,加快实施移民安置工程,全面实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对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和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建设项目,必须通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杜绝和防范新的地质灾害的发生。抓紧设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列入当年财政预算,加快治理工程建设进度,推进我区安全度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