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关于生态教育的态度调查报告(4)

时间:2021-08-31

  调查者说

  不断探索有效的 生态教育途径

  当前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生态环保的关注点集中在末端排污控制上,而对公民生态教育的重视不够,或者说决心有余、行动不足,这就导致环境治理有治标不治本的尴尬局面,也反过来影响末端污染控制的自觉性。近年来系列环保措施的强力实行和收效甚微,说明生态教育不仅要通过社会教育和政策影响来推动,还需要通过系统全面的学校教育来贯彻融合。

  自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后,生态教育在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中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各级各类学校纷纷开展对生态教育内涵和模式的探讨,我国生态教育逐渐由摸索起步走向正规发展。

  良好的生态教育不仅能优化环境保护、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更能有效地培养生态价值观,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个人发展中强化公民意识,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融入协调、互动的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教育可看成是思想品德(政治)教育,自然科学教育等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前的环境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到明确提出生态价值观后的生态教育,其效果如何是大家关注的事情。

  大学生是经过了基础教育,即将走向社会的知识群体,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相当的认知水平,是连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过渡。高校的知识传授,具有形式丰富、内容多元、传播便利、渠道广泛等特点,很适合处于起步阶段的“生态教育”的实施和发展。我国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主体,其生态教育认识水平和学习意愿能反映生态教育的实施现状和重要性。

  调查大学生生态教育现状,可以了解大学生目前的生态教育认知水平,发现生态文明建设在高校中的实践效果,寻找生态教育方式方法上的问题和漏洞,补齐课程设置和学科建设方面的短板,探索和丰富有效的生态教育实施途径,为今后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顺利实施和生态价值观的全民普及,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当然,关注学校生态教育的实施现状,应该关注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个学段,应该分对象设计不同的调查问卷,探索有针对性的实施路径。而本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的生态教育现状,从而提出相应措施,为系列调查之一,此为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