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6)

时间:2021-08-31

  (四)老年人口在区域分布上不均衡

  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如上海市老年人口2000年已达238万,占总人口的18.5%,到2025年将达到最高峰468.8万,占总人口的32.7%;北京2000年老年人口为188万,占总人口的14.6%,到2025年将会猛增到416万,老年人口的比例接近30%,大大超过现在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而在中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低于东部。

  另外,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就静态而言,由于农村婴儿出生率高于城市,因此老龄化程度城市高于农村;但就动态而言,随着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地从乡下涌到城市,农村老人因此经常无人照护,因此城乡老龄化的程度正在接近。

  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 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占 50.32%。同 00 年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 13.46 个百分点。从历史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城镇进程从 95 年开始加速进行,目前仍保持较高速度。

  (一)老龄人口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

  人口学中认定,60-69岁为低龄老年人口,70-79岁为中龄老年人口,80岁以上为高龄老年人口。过去说“人活70古来稀”,现在说“活到70不稀奇”。我国高龄老年人口以每年5.4%的速度增长,高龄人口已从1990年的8万增长到2000年的11万,到2020年将达到278万。高龄人口丧偶和患病的机率高,高龄女性多于男性,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差。因此他们不仅需要经济上的供养,而且需要生活上的照料。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根据人口学的基本规律,老龄化使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比重下降和劳动力年龄老化,导致劳动力供给的缩减以及劳动生产率的下降。2045年劳动力老化程度可能升至32.14%。近年我国依靠供应充足的廉价劳动力进行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然而老龄化将会弱化这种优势。一方面,老龄化导致了劳动力供给的下降,从劳动力价格上升,产品的成本增加,导致商品价格优势丧失。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劳动者年龄的增长使得身体机能也会随着退化,体力和脑力都处于衰退状态,降低了劳动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