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校园贷”调查报告(4)

时间:2021-08-31

  心理专家:

  二级心理咨询师阿德老师认为,大学生没有过多接触过社会,因此还是比较单纯幼稚,意识形态中没有对道德伦理底线的深刻认知,以为通过自己的能力就能还清高额贷款,但由于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想法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最后只能越陷越深,走入网贷的困境。而长期陷于不良贷款困境中,也会给学生带来心理阴影,最后造成心理畸形,走向不正确的方向。除非特殊情况需要用钱,绝不支持学生进行“校园贷”的做法。

  业内人士:

  从事P2P行业风险投资管理业务的分析师赵振认为,目前P2P平台缺乏准入门槛和监管体系,“很多平台不具备最基本的金融风控能力和金融资质,一旦出现问题,投资者的权益将难以得到保障。”另外赵振还指出,在借款时学生需提供身份证、手机号、父母姓名和电话号码、学校宿舍和家庭住址等真实信息,很容易造成个人信息泄露。记者了解到,尽管暂时无法加入“政府军”,但一些大型平台已经联手打造行业共享平台。去年,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发布《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鼓励非存款类放贷组织与市场化征信机构合作,防范信用风险。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大学生关于生态教育的态度调查报告

2.大学生全景调查报告

3.江苏省新沂市大学生创业情况调查报告

4.全国大学生财务调查报告

5.大学生红军长征认知程度调查报告

6.互联网与当代大学生调查报告

7.2016全国大学生防骗能力调查报告

8.2016中美大学生对话调查报告

9.大学生分期用户调查报告

10.大学生全国高校宿舍情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