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

时间:2021-08-31

  焦点

  东北地区人口增长趋于停滞

  报告研究发现,20 0 6-2015年的10年间,东北地区人口年均增长率仅0 .21%,不到全国同期水平0 .5%的一半。

  报告称,东北地区人口增长趋于停滞。以目前的生育水平和人口流出趋势看,东北地区人口已临近快速减少的下行通道。

  王谦说,东北地区在计划经济时期的城镇化水平就超过50%,而当时全国的城镇化水平只有30%,东北地区的低生育率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显现出来。

  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 .773、1 .842和2 .062,均低于2.584的全国平均水平。

  此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生育率也偏低,人口呈现负增长趋势。其中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口已连续十多年出现自然负增长。

  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发现,当时东北三省虽然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都只略微超出10%,且14- 60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都在75%以上,但其中45-60岁的占比就达到30%左右,这意味着老龄化在未来几年将会持续加速。

  而此次报告已经发现,眼下东北地区的一些人口流出地,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老年人口占比均已接近20%,处于严重老龄化状态。

  报告指出,东北地区人口转变先于全国,低生育水平已经持续30多年,加上20多年的人口净迁出,目前的人口结构不利于经济社会长期均衡发展。

  高中失学比例远高于义务教育阶段

  报告还研究了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状况发现,流动人口子女的失学比例在不同的就学阶段存在很大差异,高中阶段的失学比例远高于义务教育阶段,这和中国眼下的教育政策有关。

  数据显示,在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的失学比例低于流动儿童,流动儿童的失学比例每年在4%-5%之间波动。留守儿童的失学比例2012年为2.94%,2013年为3.97%。

  然而,到了16- 18岁的高中年龄段,超过1/4的流动少年和12%的留守少年处于失学状态。

  在这一阶段,流动少年失学比例高于留守少年,原因一方面在于户籍限制,流动少年在16-18岁高中阶段不得不回户籍地上学,变为留守少年;另一方面是部分留守少年不再上学后外出打工,成为流动少年。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中国最贫困人口调查报告

2.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调查报告

3.2016年乡镇镇贫困人口调查报告

4.二孩政策人口增长影响情况调查报告

5.2016年长沙人口老龄化情况调查报告

6.北京常住人口调查报告

7.2016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

8.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调查报告

9.关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调查报告

10.县贫困人口现状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