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当代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4)

时间:2021-08-31

  性观念

  性观念是一个打破传统比较开放的问题,但也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待公共场所亲密时行为39.05%的认为不合适,23.81% 的认为很正常,有8.57%有认为这是十分不文明的行为,其它的则抱列无所谓的态度。对待别人在公共场所亲密只有8.57%的认为十分不文明,那么对恋人婚前性行为是否也一样接受,真正无所谓的只有23.81%,其余的或多或少有些介意甚至是不接受。

  不管社会如何发展,西方性教育在中国如何蔓延,我们都不要在诱惑面前迷失方向。也不管末来的另一半是否会在乎你婚前有过性行为,我们都应当洁身自好,对自己及他人负责,不要应年少而轻狂,没有人会为我们的过去买单。

  恋爱是婚姻的前凑,那生儿育女是婚姻的经程之一,那么在没有婚姻保障的前提下,是否能接受一个小生命的到来。调查结果显示,21.90%是无法接受末婚生子的,35.24%对自己本身这样是不接受的,但对于他人是可以的,也有11.43%是可以接受的,其它的则是无所谓的态度。

  作为成年人应当有担当,末婚是否生子,应当考虑的是我们是否能够承担起作父母的责任,是否能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是否能让他(她)在健康的环境下成长。

  婚姻观

  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不禁止大学生结婚,但是,调查发现,41.90%的大学生表示反对在校结婚,这说明了虽然教育部赋予了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结婚的权利,但大学生是否行使这一权利是另外一回事。也有一部分表示不反对大学生在校结婚,占了16.19%的比例,而其余的则表示无所谓。在大学里的恋情有可能走向婚姻吗?调查结果显示58.10%认为有可能,只要双方真心相爱,结婚也是很正常的,31.43%的没有明确的看法,表示说不清,10.48%的认为大学阶级的爱情非常幼稚,很难走向婚姻。是否能走向婚姻取决于你怎样看待恋爱与婚姻的关系,61.90%的认为恋爱不一定结婚爱过既可,这样的恋情很走向婚姻:35.24%的认为恋爱应以结婚为前提,这样的感情才能走向礼堂;2。8%的认为恋爱只是游戏,这样的人游戏的是自己的人生,蹉跎的是自己的岁月,注定的是自己的失败。

  随着西方婚恋观的传入,打破了传统的结婚方式,31.43%的不再在乎仪式,而传统型的只有23.81%的比列,其余的则有不同的方式,有西式婚礼,有旅游结婚的,有PARTY结婚的等等。西方观不仅仅在结婚方式上有很大的影响,在家庭模式上亦如此。中国传统不孝有三,无后为最大。现如今有10.48%的选择丁克家庭(Double income no kids),由此可见西方婚恋观的传入对中国的影响之大。

  在调查中,有37.14%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提供了服务和帮助,但是还有待完善,25.71%的大学生认为学校什么都没有提供。对学校提供的服务和帮助满意的占10.48。

  在大学生看来,有39.05%的认为学校对性教育的教导不重视,还有21.09%的认为是老师本身缺乏性知识或不了解现在学生的心理。所以,学校方面还有待提高对这方面的教育。对与大学生希望学校为他们提供哪些知道和帮助,也作出了调查,其中,55.24%的认为学校应该提供相关的指导资料,以及一些讲座和咨询。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社会大环境,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小环境。社会是个大环境,无时无刻不对学生产生影响。而当代大学生具有正值青春,站在思想前沿,接受新生事物较快,思想活跃,渴望友谊、交往,同时社会阅历浅,从学校到学校的生活使他们的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在鉴别能力上不够成熟等特点。因而在高校的婚恋观教育中,要围绕社会上婚恋问题的热点和焦点,有针对性的进行主题教育和专题教育,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和认识社会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和社会大环境中存在的消极现象,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和人生价值观。同时,积极营造校园小环境,包括校园环境美化、净化,文明行为习惯养成,为大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氛围和环境。目前,大学生婚恋观的主流是积极的,但也必须看到有一批大学生的婚恋观仍处在模糊地带 对此,不能粗暴地用“对”和“错”加以区分 如果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引导得当,这批婚恋观较为模糊的大学生群体将能够融入主流。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很好的反映了我系学生对于恋爱、婚姻和性的看法,特别还有学生们对学校提供婚恋及性教育方面的看法有了深入了解,这为我们以后对学生展开心理咨询、培训等有很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