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幸福婚姻家庭调查报告

时间:2021-08-31

  2015年11月19日,由全国妇联主管的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联合珍爱网发布的《中国幸福婚姻家庭调查报告——2015年十城市抽样调查(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原主席彭珮云,全国政协社法委副主任、全国妇联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会长甄砚,全国妇联权益部原部长、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蒋月娥,珍爱网董事长李松及各界专家学者出席会议。该报告从性别、年龄、结婚年限、子女状况、教育程度、职业分布和收入水平等多方面剖析中国婚姻家庭状况,并总结幸福婚姻家庭的特点与规律,为构筑幸福婚姻家庭、促进社会和谐带来启示与思考。

  和谐家庭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领域,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对此高度重视,自2014年起,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联合珍爱网开展了“中国幸福婚姻家庭系列项目”。项目自2014年10月启动以来,由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和珍爱网牵头,通过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对中国城市婚姻家庭的状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剖析了缔结婚姻的重要因素和幸福夫妻的相处模式,在此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并总结成就幸福婚姻的启示。

  据悉,“中国幸福婚姻家庭系列项目”是我国迄今为止首个针对幸福婚姻家庭而进行的规范化、常规化的研究项目。不论是从调研对象的选择、数据的收集整理还是从最终的综合分析上,研究者均保持专业严谨的态度,以保证研究成果的客观性和适用性。

  该调查在地域上覆盖10个具有代表性的1-3线城市,包括北京、广州、重庆、长沙、南京、合肥、武汉、沈阳、成都和郑州,共回收10157份有效调查问卷,同时还对幸福婚姻项目试点社区江苏省南通市进行了相同内容的基线调查。在年龄上,覆盖了22-55岁间60后、70后、80后、85后及90后四个主要年龄代际;调查对象不仅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所受教育水平和收入分布也不同,使数据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对指导我国幸福婚姻家庭的构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抽样调查的幸福家庭中,在职场上认识成为夫妻的有17.4%,曾经是同学的有18.2%,各占近两成。专家表示,这或许与具有共同语言和相似经历有关,双方更容易找到共同点。

  不过,最主要的婚姻缔结模式还是通过“熟人介绍”,该比例为54.3%。其中,因“熟人介绍”结婚最多的是70后,1980年后出生的群体则更容易出现同学夫妻,这一点比70后高出33个百分点。在其他的相识方式中,被80后广泛接受的QQ、MSN、社交网站、相亲网站等互联网社交工具,轻松击败传统婚介所,占比7.5%。

  总体而言,外表不是影响婚姻缔结的关键因素,只有29.2%的受访者表示比较重视对方的外表,其中男性略高。从年龄层来看,60后基本不看重“颜值”,70后中超过三成的表示比较在意对方的外表。

  报告中提到,夫妻双方为异地生人的,60后、70后的比例不到四成。而80后、85后至95后两个群体的比例分别达到47.3%、45.5%,也就是说,近半数夫妻不是“老乡”。专家认为,这种现象与城市间开放发展,异地求学、就业,交通和通信条件便捷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门当户对”仍是缔结婚姻的重要因素。七成的人认为夫妻经济状况相似很重要,认为需要“社会地位对等”的接近八成。

  究竟幸福家庭有什么“幸福密码”?报告分析指出,接受调查的幸福家庭成员具有四种主要的性格特质,首要的是“有责任感”。91.6%的调查对象表示自己是个有责任感的人。其次是“善于控制情绪与处理冲突”,79.4%的人深谙此道,而男性认为自己“善于控制情绪”的比例高于女性6.3个百分点。

  其余两个重要性格特质依次是“开朗幽默、懂得浪漫”,“重视父母意见”。女性在做决定时“重视父母意见”的比例为64.6%,高于男性的40.5%。调查结果表明,对待婚姻负责任的态度有助于双方奠定更稳定的情感关系,给对方足够的信心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