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6)

时间:2021-08-31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日前联合发布2016年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6)》。报告指出,19大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意度喜忧参半,大城市择校治理成效明显,但流动儿童受教育满意度呈现负增长。

  2015年12月,21世纪教育研究院委托专业调查公司对19个重点大城市(北京、上海、重庆、天津、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济南、青岛、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开展满意度调查,并与2010年所做的同类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调查发现: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满意度喜忧参半。19个重点大城市基本处于中等偏上的状态(总分16分),9个城市得分在10-11分之间,青岛总体满意度居首,总得分10.783分,高于10分的还有宁波、厦门、重庆、天津、上海、杭州、济南、深圳。得分在9-10分之间的分别是大连、沈阳、南京、北京、长春、广州、武汉、成都、哈尔滨。得分在8-9分之间的是西安。

  划片就近入学逐渐成为主要方式,但仍未达到政策要求。从整体来看,小学阶段实现就近入学的比例为90.10%,初中可以实现就近入学的比例89.87%。

  择校治理成效明显。16个重点大城市择校治理满意度的提升均在10%以上。2014年以来,北京市“小升初”取得成效,与2010年监测数据相比,满意度增幅达24.18%。

  义务教育阶段校际差异依然明显。在2010年与2015年的监测数据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校际之间“差距非常明显”的比例从40.64%下降至37.26%,“没有差距”的比例从0.80%上升至3.38%。可见,经过五年努力,在缩小校际差距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成效并不明显。

  “指标到校”比例有待提高,宣传与倡导不足。“指标到校”政策执行失真首要原因在于政策宣传与倡导明显不足,被试对象中有56.94%的人持该观点;另一重要原因在于现在“指标到校”下放的名额比例明显偏低,有25.24%的人持该观点;其他因素占1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