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青少年群体思想行为调查报告

时间:2021-08-31

  各类重点青少年群体均是处于失学、失业、失教、失管的特殊群体,主要表现“五大思想行为特点”:

  (一)理想信念时有波动。青少年时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多数重点青少年理想信念模糊,生活态度消极,对社会、家庭和自身缺乏责任感。对“中国梦”、“十八大”等国家大事关注不多,认识不深;胸无大志,对人生没有规划,对未来没有追求,不愿意主动掌握就业技能,甚至缺乏就业热情。

  (二)价值取向复杂多样。重点青少年大多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未成年人,价值观尚未成形,价值取向多元混乱。大部分存在贪图安逸、追求享乐的思想,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扭曲。有的过分追求流行时尚,对优良传统淡漠,有的过分强调权利,不讲义务;有的追求随心所欲,强调自由,不讲法律,狭隘的个人主义现象比较严重。

  (三)是非标准扭曲模糊。社会转型变革期间,旧的标准被打破,新的标准未完全确立,各种观念思潮交织、冲突,某些理所应当,天经地义的事情都被所谓的“新”视角、“新”标准给扭曲了。正处在青春期的重点青少年大多无正式工作,游离正常社会关系和组织之外,“小圈子”亚文化流行,是非判断能力较差。

  (四)道德观念碰撞交织。受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和网络文化等多重影响,重点青少年道德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矛盾化,好坏交织的状态。表现为道德认知水平较高,但行动上有欠缺,认同社会公德,却没有良好的遵守习惯;认同集体价值取向,行动上却讲实惠,重私利;普遍对不尊重父母和老人的行为不宽容,但对父母的管教行为又不尊重等。

  (五)心理趋向矛盾失衡。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心理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容易出现情绪障碍和心理行为失衡的现象,而这种不成熟性在重点青少年群体表现的更加明显。重点青少年心理失衡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自卑又自负,对自己的某些行为、缺点很是敏感,但有时又觉得高人一等;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别人的认同,又有较强的叛逆心理,总想展示自己的独特个性;喜欢对未来编织绚丽的蓝图,又怕吃苦受累,心生悲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