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装备制造业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1-08-31

  近来沈阳气温骤降,但与寒冷的天气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沈阳盛京精益数控机械有限公司车间里火热的加班场景。

  当记者走进公司车间时,工人们正在专注地进行操作,车间里摆放着尚未包装的机床产品。“我们车间里干的活,全是有订单的,全是别人没有的。”工人陶汝旭的说法印证了记者的判断,市场低迷时,周末加班赶订单的企业大多拥有极具竞争力的产品。

  同样在这个周末,同样是机床行业,加班的场景还有很多。

  在河北省曲周县的精密轴承智能制造中心,沈阳机床生产的169台i5智能机床,正整齐划一地运转着;在丹东凤城市二龙工业园区,一辆装载着机床的货车正准备启程,他们要到上海参加第18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大连金普新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一个25万平方米的大型地藏式恒温恒湿厂房正在封顶,明年科德数控就将在这个“地下工厂”里生产,而现在他们正携带多款数控机床赶往上海,要在这个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高精度和高智能。

  在机床行业的寒冬里,这些充满生机的画面让人格外振奋,也让人禁不住追问,为什么有的企业停产,而有的企业却加班赶订单?为什么有的企业放假,而有的企业却走出去建厂参展?答案各不相同,有人无中生有,有人有中生新,有人新中生特,但原动力只有一个——创新。

  从0到1,无中生有的创新是核心动力

  “2011年前后的四五年,机床行业非常火,火到有人甚至拿着钱都买不到货。但是那时的火只是数量的提高,质量并不行,很多都是低端机床,有的甚至是对旧机床进行简单改造,当时有很多活我们都没有接,不想在低层次发展。”沈阳盛京精益数控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广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首先提到的是机床行业曾经的火爆。

  不接没有技术含量的订单,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发上,随后到来的行业寒冬证明企业的决策具有长远眼光。如今,很多机床企业因为订单不足停产甚至放假时,这里却有干不完的活,因为他们的很多产品都实现了“从0到1”的创新,生产的是高端数控机床。

  “这是我们为广东一家企业生产的数控专机,原来干一个零件需要4个人分别在4台机床上操作,现在一个人就能看两台机床。”宋广义把记者带到这台售价380万元的特种机床前,很是自豪地介绍,“这台机床从沈阳运到广东,保险和运费就要10万元。”

  精益数控这家不足百人的民营企业,能通过技术创新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背后是一个装备制造大省在人才储备和研发能力上的强大支撑。这里的装备制造业,不仅基础雄厚、门类齐全、企业众多,还拥有数量庞大的科研院所、研发人才、能工巧匠,即使是一家普通的民营企业,也不缺乏创新能力。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在发展壮大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燃气轮机、先进发动机、集成电路装备、卫星应用、光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上,东北地区有基础、有优势。而沈阳盛京精益数控机械有限公司的实践证明,只要把创新放在核心位置,就可以把基础和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就能再造辽宁装备制造业的竞争新优势。

  在“从0到1”的创新中,我们还有很多成功的例子:研发了i5系列数控产品的沈阳机床、能生产苹果手机指纹识别传感器芯片的沈阳芯源微电子、以机器人独有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新松机器人。今年前三季度,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