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夜班津贴调查报告(2)

时间:2021-08-31

  专家:夜班津贴不应成为“空中楼阁” 可提至法律层面

  安徽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王云飞告诉记者,夜班打乱了人的正常生理节奏,会使人产生不适感,甚至危害健康,如果没有补贴,势必会影响到值班人的积极性和工作态度。夜班津贴数额的大小,最终是各用人单位内部的事情,因为他们更了解每一次加班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量,所以,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也不好确定统一标准。“不过,如果夜班津贴发放得比较合理,会激发普通劳动者上夜班的积极性。”

  宁夏大学政法学院行政管理和社会学系教师王俊丽认为,虽然夜班津贴是个比较小的福利,但是对于中低收入者来说,他们还是比较关心这项福利的。作为政府和企业要有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意识,也要激发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奉献。目前,在社会保险逐渐完善的同时,更应该开始关注社会福利。“夜班津贴如何调整?调整到什么程度?我认为,要依靠我们现在的最低工资标准、社会平均工资标准和物价等综合因素去考虑,不能一直不改变。”王俊丽说。

  陕西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杨红娟则表示,陕西省内的大中型企业多数还是能够按照标准执行的,但是一些小企业和部分服务类企业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好,大部分是按照小时付酬的,省内企业60%是民营企业,对政策的实施通常贯彻不透。对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力度,并实施必要的劳动监察。

  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丁兆增介绍说,各地夜班津贴相关文件的出台,表明的是政府的态度,这种态度给企业执行这个标准提供了方向和范围,但它并不具有强制实施性,而法律对夜间加班的加班费则做出了规定,这是有法律强制性的。在工资类别中,企业考虑用工成本后,通常不会专门设置夜班津贴,“这使得夜班津贴成为‘空中楼阁’,对劳动者而言,好像画了一个饼,但是却吃不到。”

  对此,丁兆增建议称,现在政府相关部门最主要的是要考虑将夜班津贴提升至法律层面,成为企业必须强制执行的法规。这是国家顶层设计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保障尊重员工劳动成果的做法真正落地,如果企业不执行,则有劳动监管部门介入,劳动者也可以提起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