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妇联调查报告(2)

时间:2021-08-31

  另外,调查还显示,已有二孩家庭和一孩家庭父母愿意生育二孩的动机主要体现在,为了“家庭的快乐与完整”、“陪伴第一个孩子”和“想要儿女双全”。同时,目前超过50%的二孩家庭对两个孩子的养育存在新的困惑,例如:如何与两个孩子建立和保持亲密的关系、如何处理两个孩子相处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等,二孩家庭家长希望获得多样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本次调查还就全面两孩政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提出一些具体对策和建议,包括突出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完善政策体系,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水平等,这些对策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我国居民走出不想生、不敢生的尴尬局面?

  陈晓霞表示,由于生育成本、经济负担、照料负担等问题,相当一部分家庭存在“不敢生、不愿生”的现象。

  陈晓霞指出,在部分地区生育二孩意愿有待提高,存在不敢生、不愿生等现象,亟需各级政府完善配套政策,调整基本公共服务规划布局,为妇女生育、幼儿养育、儿童发展提供保障。

  首都儿科研究所研究员朱宗函表示,养孩子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家庭或者孩子父母的事情了。他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想法建议,“养育下一代不仅仅是家庭的事情,不仅仅是父母的事情,而是国家,是各级政府,全社会都应该支持的。家庭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养育成本太高了,是否可以在小孩一定年龄的养育阶段,把个人所得税征收予以减免来减轻养育孩子家庭的负担等等。这次报告提出了很好的参考价值,那就是如何加强国家、各级政府和社会对家庭养育的支持。”

  影响二孩生育的因素中,照料负担也是其中之一。目前许多年轻父母,特别是生活在城市中的父母,普遍存在需要祖辈帮助照料孩子的情况,因此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不同看法。朱宗函研究员认为,祖辈代养现象目前来看是无法改变的现实,“至少在近一代两代甚至三代过程中,都是很难改变的现实。我们应该接受这个现实,不能总说老人带跟妈妈带相比怎样矛盾,是不是不合适等等。”  目前,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二孩养育面临的问题尤为突出,当地相关部门也在为此积极进行各种调查研究,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意见建议。 上海市妇联儿童和家庭工作部部长顾秀娟提出,儿童的托幼是衡量社会保障、儿童福利水平的重要方面。合理布局公共托幼资源,满足家庭托幼服务水平,整合社会资源,鼓励和引导市场和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托幼的公共服务是政府应尽的责任,才能更好地支持家庭教育发展,提高生育率。

  北京市妇联副巡视员孙凤兰建议,一个就是提出政府制定行业标准和财政支持性政策,结合北京实际情况,第一步的重点是首先推动2—3岁托幼机构建设;第二个建议就是整合资源,鼓励符合标准的民办企业建设托幼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