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人现状调查报告

时间:2021-08-31

  在史无前例的经济快速增长之下,城乡之间、相对较为富裕的东部沿海和相对较为贫困的中、西部地区之间,以及男性和女性之间仍然存在着显著差距。这主要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历的差异会因逐渐累积而被放大。这些差距已经开始引起中国政府以及国际发展机构的注意。

  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急剧变化。四十年来,中国人口已经从年轻型人口转变为老年 型人口。2015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为16.1%,青年人口(24岁及以下)的比例约为30%。联合国人口预测显示,从现在起到2030年,中国老年人口每年将增加1000万(60岁及以上)。到2030年中国老年人口的数量将到达3.58亿,占人口总数的25% 左右。2050年这一比例将进一步上升至 36.5%,届时中国将步入高度老龄化社会。

  在 2015年接受全球老龄观察指数调查的96个国家中,中国排在第52位,位列俄罗斯(第65位)、印度(第71位)和印度尼西亚(第74位)之前。中国在宜居环境方面的表现最好(第28位),在4个指标中有3个高于区域平均水平,分别是:安全(78%)、公民自由(76%) 和对公共交通的满意度(71%)。在能力方面中国排在第39位,老年人口的受教育水平(30.1%) 与区域平均水平相当,但低于全球老龄观察指数的平均水平(45%)。在健康方面中国排在第58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预期寿命接近区域和该项指数的平均水平。中国在收入保障方面的排名最低(第75位),原因是与区域平均水平(12.9%)相比,中国老年人的贫困率较高,相对福利水平较低(50%)。

  本报告基于世界卫生组织“积极老龄化框架”和由 Asghar Zaidi 教授领衔开发的积极老龄化指数,分析了中国老年人福祉的三个重要方面:健康、保障和参与。

  一、老年人口在健康方面的差异

  农村老年人口在医疗服务可及性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并会对他们的健康状况产生影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提高,城乡差异在多项指标上不断下降。 例如,2013年城乡老年人口的两周患病未就诊率分别为0.5% 和2.5%;而这一指标在2008年分别为4.8%和13.3%(NHFPC, 2015)。与此同时,农村居民仍然需要担负较高的自费医疗支出。 201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人次住院平均自费支出(3309 元)占参保人家庭人均年收 入的 33.0%,高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0.0%),更高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下的相应比例(16.7%)(NHFPC, 2015)。这种差异降低了高费用治疗项目在农村老年人口中的可及性, 增加了这一人群的健康风险。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居民更可能自评健康状况差、认知能力低以及患有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