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文化走出去调查报告(2)

时间:2021-08-31

  出版以书为媒,让世界了解中国

  国家京剧院的实验京剧《浮士德》前不久在意大利巡演时大受欢迎,他们的经典大戏《杨门女将》又到澳大利亚以国粹之美征服了当地观众……2016年,中国戏曲频频走出国门,唱响国际舞台。

  诸如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豫剧《程婴救孤》、越剧《寇流兰与杜丽娘》等,在美、英等国剧院演出,在将中国戏曲的曼妙与华美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同时,也把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诚、守信等理念传播开去。为了适应国外观众的审美需求,主创对传统经典进行了适度的调整。比如,国家京剧院在赴澳大利亚演出时,对《杨门女将》删繁就简,将演出控制在两个小时内。这种因地制宜的举措拉近了国外观众与中国戏曲的心理距离。

  用中国戏曲演绎外国名剧或名著,可谓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大亮点。国家京剧院的实验京剧《浮士德》,对歌德的名著做了中国化的演绎。去年在意大利演出大获好评。今年11月,该剧又赴意巡演,仍反响热烈。湖南省湘昆剧院的昆曲版《罗密欧与朱丽叶》8月赴英参加爱丁堡边缘艺术节,用中国传统戏曲的形式演绎西方人耳熟能详的戏剧故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英国观众对该剧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演出上座率有八成以上。这种运用传统艺术手法呈现西方经典的做法,可谓“以中国话语讲述世界故事”的有益尝试,有效提升了外国观众对中国戏曲的欣赏层次。

  影视“组团出海”开创走出去新模式

  2006年,一支中国考古队出现在越南的遗址上,落下了中国考古学界“走出国门第一铲”。自那以后,中国考古学界注重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沟通,关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学术研究动态,跨越国界来思考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十年后的2016年,中国考古学界有约70个国际合作项目,包括调查、研究、合作发掘等各种形式,走出国门的境外考古已不再罕见。

  2016年5月,在郑州召开的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吸引了十余个国家的几十位学者参与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考古大国”。对其他古代文明的考古探索,是检验现代中国考古理念和技术的试金石,是展示中国考古实力的大舞台。如今,从非洲肯尼亚海滨,到蒙古高原的草原;从古丝绸之路上的中亚古城,到中美洲丛林中失落的玛雅文明古城;还有印度、孟加拉、柬埔寨等国的宗教寺庙和遗址,都留下了中国考古人坚实的足迹和勤奋的汗水。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指出,通过开展境外考古项目,不仅能够推动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学术科研工作,而且更重要的是为“一带一路”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