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调查报告(4)

时间:2021-08-31

  保护与传承,我们的步伐再快点

  其实,传承难的问题在一些市场前景看好、后继有人的非遗项目上也同样存在。如国家级非遗项目武氏正骨法。去年市里成立了“武氏正骨疗法传习所”,第二代传承人武承谋、第三代传承人武天宝父子俩,对武承谋骨伤专科医院的工作人员专门进行武氏正骨法手法要害、医德等方面的培训。现在,武氏正骨法已经接续上了第四代传承人,传承梯队初步形成。“单靠一个家族的力量要把武氏正骨法发扬光大,毕竟力量有限,必须依靠全社会。”武承谋骨伤专科医院院长武天宝这样认为。但目前他们遇到一个现实问题:本科医学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不愿意来他这个民办医院,文凭低、悟性好、能收为徒弟的,又拿不到执业医生资格证,传承梯队很难进一步扩大。他期望,有关部门可以授予他收徒弟的权利,徒弟可以参加以中医知识为内容的考试,持证上岗。

  高平绣活的传承人赵翠林也在缺“人才”这个问题上卡了壳。目前,研发新产品完全靠她一个人,她总有一种被掏空的无助感。她做梦都希望能有一些美术院校毕业而且喜欢刺绣的大学生加入高平绣活传承的行列。“但我们庙小,薪水也不是太诱人,招贤纳才还只能停留在纸上。”赵翠林说。

  去年,我市对全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基本情况和部分非遗项目的传承情况进行了一次大摸底,发现多数传承人年事已高,且都面临着传承困难的问题,非遗传承后继乏人、缺乏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和培养机制、监管和奖惩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凸显。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资源,它不仅是一个民族自己认定的历史凭证,也是这个民族得以延续并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根基与力量之源。十年间我市的非遗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要很好解决以上存在问题,须要我们工作的力度和步伐再大、再快点。

  晋城市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长青说:“2012年底,我市被省文化厅批准设立为山西省首批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标志着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进入了一个活态性、整体性保护的新阶段。下一步非遗保护工作要结合晋城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创建工作,把重点放在建立健全传承机制、建立高效的培育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和长效的发展机制、启动非遗进课本进课堂工程等方面,培育一个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的人文环境,实现后备传承人培育工作的常态化。要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一样,保护好我们的文化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精神文化财富。”张小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