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报告(2)

时间:2021-08-31

  二、调研的内容和结果分析

  1、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分析:在1800多名随机抽调的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处于中等或较差的占66%;上课时集中精力情况较差的占40.24%;如果考试没考好,认为自己平时不够努力的占67.3%,认为是没人帮助辅导功课的占17%;在学习态度上,听老师的话,比较刻苦的占52%,不爱听老师话占20.6%。统计与访谈结果表明多数留守儿童学习状况不太良好,自信心不足,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但部分留守儿童能独立自主的解决学习问题,能对呈现的问题作客观归因,学习态度比较端正。

  2、留守儿童的生活和行为分析:

  调研结果表明留守儿童在与人交往时表现为不爱交往和从不交往的占52.21%;他们玩耍的内容中主要是看电视的占58.6%,自由玩耍的占28.8%,打麻将斗地主的占5.35%;中学生中经常和偶尔喝酒的占16.92%;与他人发生矛盾时选择以忍让方式解决的占25.4%;如果生病了选择让其自然好的占23.7%,打电话给父母的占16.7%;经常帮助家人做家务的占38.1%,偶尔和从不做的占42.85%;统计表明父母长期不能与孩子一起生活,无法从生活上照料孩子,从行为习惯上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相当不利,从部分学校的典型案例中发现留守儿童有逃学、打网络游戏、结伴斗欧等不良行为,甚至出现了偷盗、吸毒、嫖娼、卖淫等违法行为。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留守儿童独立生活能力较强,能自主解决生活中的日常问题。

  3、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因父母外出打工感觉孤单寂寞的占54.2%,感觉不如别人的占18.6%,感觉受歧视和遗弃的占12%;想到父母所务工的地方读书和生活的占67.2%;遇到挫折时想念父母的占47.2%;很灰心、很难受的占35%;有77.6%的儿童担心父母在外打工会出事;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或与人有小的矛盾时容易生气的占70.3%;有心事向同伴诉说的占40.8%,憋在心里的占28.9%;父母不在身边影响最大的是情感孤单,占38%,学习没人指导监督的占29.6%。调查表明多数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不能得以及时疏导和解决,他们渴望完整的家庭生活环境,希望得到更多的亲情抚慰。

  4、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及监护状况分析:

  留守儿童监护分单亲、祖辈、亲朋和自我四种类型,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由祖辈隔代监护的占50%;监护人的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占44.9%;小学及以下文化的监护人占了62%;认为监护时不出事,生活照顾好不生病就行的占52.5%;监护人在孩子的学习辅导方面较困难的占75.5%;孩子犯了错误采用打骂或不管的方式占59%;有31.5%的监护人没参加过孩子学校的家长会;临时监护人自我感觉做得一般和较差的占61.9%;有39.4%的监护人觉得孩子常表现出沉默寡言、多愁善感等情绪状态;孩子考试没有考好时采取不管或打骂方式的占52.5%。统计结果表明监护人的年龄结构、身体状况、文化程度限制了他们教养孩子的能力,不少隔代监护人同时须监护多个留守孩子,调查中我们发现六塘乡有一对老年夫妇,一共监管了14名学龄留守儿童,无论在精力还是时间上,均无法对多个留守孩子提供具体的学业帮助。多数监护人重养轻教,缺乏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没有能力进行心理问题疏导和学习教育辅导。

  5、留守儿童在学校的总体表现分析:通过对学校校长的座谈和问卷调查,有73.66%认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比较总的表现情况差一些;有75.3%认为部分留守儿童的行为对学校工作的影响较大;有61.7%认为留守儿童应由父母带在身边进行监管;认为目前的留守儿童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和很差的占38.26%;有92.6%认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比较有差距。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总体身心状况不容乐观,并逐渐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

  通过调研分析,我县留守儿童及监护人所呈现出来的比例偏高,生活水平低下,娱乐方式单调,与父母联系较少,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有限,适应能力强,能独立自主的承担简单家务,临时监护人能力有限,监管孩子多等特点,与我县农业发展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经济较落后,农村信息闭塞,人均受教育年限短等基本县情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