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质量兴市战略调查报告(4)

时间:2021-08-31

  四、深入推进质量兴市之对策

  基于上述现状和困难之分析,笔者认为破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进一步提升政府推动力。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质量安全责任,强化对质量工作领导,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质量兴市工作在政府领导下高位推进、规范运行。

  一是建立健全工作目标考核机制。1998年“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河北省政府出台了质量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全国先后有13个省份将质量安全指标纳入当地政府政绩考核体系。要借鉴以上做法,把质量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考核和评价,特别是要把食品、特种设备安全纳入年度工作管理考核目标,通过目标考核,促进各级政府对质量安全负总责。

  二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市政府设立政府质量奖励制度,对质量兴市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县区政府、职能部门,予以表彰奖励,对获得各级名牌产品、发明专利,参与上级标准制定,在质量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企业、个人予以奖励。

  三是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建立以质量兴市(县、区)领导小组负总责,政府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责任制度,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在质量兴市活动中的任务责任,对工作不落实或出现严重质量问题进行责任追究。

  2.要进一步提升部门合作力。地方政府要积极完善职能部门间的综合协调机制,建立健全质量分析联席会议制度和通报制度,推动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质监部门要主动、全力、全心投入,既要当好主角,又要当好配角,认真履行质量兴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一要加强组织协调。定期牵头各成员单位召开质量兴市联席会议,研究探讨相关质量工作、协调具体事务,联合公安、工商等相关部门开展打假治劣活动、安全事故应急演练等,增强质量安全工作的整体合力。二要加强督查汇报。定期总结推广质量兴市先进工作经验、认真分析存在问题,及时向政府汇报,赢得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重视和支持。三要整合资源。要根据全市产业现状,建议政府整合检疫、药品、工商等部门的现有检测资源,建设综合性的产品检测中心,为提升产业整体实力提供技术支撑。

  3.要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是质量兴市的重要基础。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广大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经营理念,自觉、主动参与质量兴企活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完善质量管理机构,加强自主品牌和质量体系建设。今年按照“示范带动,分批实施”的工作思路,围绕有色金属、机电光学、建材、新能源四大主导产业,首先选择了一批质量稳定、市场竞争力强的规模企业作为第一批质量兴企工作试点,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对原料加工、生产加工、出厂检验、缺陷召回等环节进行严格质量控制,加强标准、计量、检测等质量基础管理作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下一步,要充分发挥第一批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将全市企业按照不同类别分成不同层次,分批实施,持续开展,推动质量兴企活动向纵深发展。

  4.要进一步提升社会支持力。社会是质量工作的深厚土壤,质量工作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坚强支持。一要加强舆论宣传。各相关部门要组织工作人员通过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媒体等形式,以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形式深入社会各个层面广泛宣传质量兴市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质量法律法规,提高社会参与度,引导全社会准确判断质量形势,增强质量信心,共推质量发展。二要加强舆论监督。建议宣传管理部门建立完善舆论监督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打造质量投诉绿色通道,切实发挥好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让人民群众对质量问题有地方诉说,对质量工作有平台交流。同时对重视质量、支持质量的要大力支持,对忽视质量、漠视质量要敢于曝光、无情揭露。

  5.要进一步提升工业贡献力。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关键在工业。各地要充分借助质量兴市活动,不断加快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真正走出一条质量效益型的发展之路子,全面提升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从本地实际出发,坚持市场导向原则,既要做大做强做优规模企业,又要发展培育中小企业。要注重依托科技进步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发挥标准、计量、质量对品牌建设的支撑作用,不断提升制造的市场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