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书记动力机制调查报告(2)

时间:2021-08-31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总体上看,我镇村党支部书记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结构不合理。年龄老化,思想保守,缺乏创新能力和创业激情,全镇现有20名村支书中,40岁以下的仅有2人,而55岁以上的有4人;其中有少数村支书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术难度较大,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解不深。二是“双带”能力不强。约有70%的村集体经济薄弱,80%以上的村公益事业等开支通过“一事一议”方式来解决。三是综合素质不高。有的宗旨观念、奉献意识淡薄;有的工作方法简单,不能妥善处理群众矛盾;有的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思想。四是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后备人才缺乏。少数村党支部书记岗位面临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境况。

  造成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一是发展农村党员工作滞后,农村青年外流,造成发展党员难度加大,造成后备人才短缺。二是教育培训工作不适应形势要求,培训内容不符合村党支部书记需求,培训形式上不够科学灵活。三是保障激励机制不健全,村党支部书记在职是干部,退职是农民,政治上看不到前途;工作压力大、任务重,付出多、回报少。

  三、探索与对策

  (一)拓宽视野,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采取内选、外聘、回请、跨村兼职等多种方式,把“一好双强”型人才选拔到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来。结合合村并居工作的开展,积极探索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合村任职、跨村兼职的途径办法。

  (二)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加强和改进村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把村党支部书记培训工作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规划,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致富能力培养并重,着重提高他们的致富带富能力;通过到信访、招商引资、经济建设等岗位挂职锻炼、跟班学习和开展学历教育等形式,着力提高其整体素质。

  (三)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储备人才。健全党员发展责任制,明确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的责任,每村至少每三年发展一名党员。转变发展党员观念,为非党村干部、致富能手、退伍回乡青年、创业有成青年等建档立册,引导其向党组织靠拢。建立流动党组织,在外出务工人员比较集中、条件成熟的地方发展党员。发展大学生“村官”党员,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提供后备保障。

  (四)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调动村党支部书记工作的积极性。完善农村党支部星级化管理,解决农村干部报酬偏低问题。建立退职村党支部书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采取两种方法。“老人老办法”——可以按年度发放补贴解决,也可一次性给予补助解决;“新人新办法”——规范补贴新机制,建立养老保险办法,解除后顾之忧。探索从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中考选乡镇领导干部的办法,特别优秀的,聘为合同制干部或招考为公务员;并加快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公职化管理”进程,进一步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实行“破格聘任”、“离任上迁”制度。把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实绩明显的书记聘任为乡镇事业编制人员或提拔到领导岗位,充分调动村党支部书记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同时,建立健全村党支部书记职业化的培养选拔、教育培训、激励保障、绩效考核、奖惩等机制。

  (五)鼓励村党支部书记率先创业,提高致富带富能力。建立村党支部书记致富带富档案,把带富情况纳入村党支部星级化管理考核内容。建立“村党支部书记创业基金”,为村党支部书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引导其争做“项目书记”、“产业书记”和“富民书记”。

  (六)、尽快建立支部书记正常的“退岗”机制。一是建立村支部书记退休制度。可针对农村实际,规定退休年龄,畅通“出”的渠道,建立村党支部书记正常退休制度。规定具体时间,采取措施逐步减少老支部书记数量。并加速年轻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的培养,提高待遇,吸引年轻人到村里工作;对年轻干部加大培训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