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非营利组织专业化调查报告(2)

时间:2021-08-31

  在参与诵读班的过程中,整个活动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孩子的家长托管子女,而整个工作的导向就是让家长们觉得自己的孩子在周末时间学到了些东西,这实际上对真正的服务对象——孩子——的意愿多少有些忽视。孩子们乐于参加活动主要是为了“游戏”。游戏是开展小组工作的一个重要元素,游戏的作用有很多,包括增加团体凝聚力,增进感情、信任等等:但设计一套合适的游戏并不容易,即便作为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在开展小组工作时,为了游戏而游戏常常很难避免。在我们活动的过程中,比较成功的案例是一次“保护鸡蛋”游戏,游戏的背景是体会“身有伤、贻亲忧”。游戏方法为在给定时间内寻找材料包裹鸡蛋,然后将鸡蛋从高处坠落,目标是鸡蛋完好无损。游戏的效果很好,孩子们非常乐于参与,父母之忧对于少儿来说原本是十分抽象的,游戏让儿童亲身体会这种情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个案例比较成功,但更多的时候活动的专业性不足,游戏除了能让孩子们相互亲近,活跃气氛意外,并没有具体意义。诵读班的组织者是专业社工,但活动本身却缺乏专业性,活动流程大体是复习,讲解,朗读,背诵,分享感悟,游戏,类似于兴趣班。

  (2) 人员的专业化程度

  尽管志愿者作为低成本的劳动力在开展社区工作时具有很多优势,但一个专业化的组织必须有专业的社工人员作为督导。这次我们参与的活动是由专业的社工开展的,但活动的主管却并非社工专业毕业,从活动的设计和效果来看,也没有体现社工的理念,即便是专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真正能够运用专业方法的机会也比较少。我曾看过一些国外社工回国工作的体会,总的来说专业的人员和不专业的服务是现在社会工作领域相当普遍的现象,如果深究下去,我国对于社工的“专业”标准门槛的限定就偏低,即“专业”的人员也不一定专业。另外,在机构开展老年人工作的过程中,以社区内老龄人群志愿者为工作主体,这本是运用社区照顾的工作模式。但组织者往往并非专业人员,所以活动往往就是理发、种花等类似于传统居委会老年班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