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调查报告(2)

时间:2021-08-31

三、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的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的发展是利敝并存的。由于网络自身的技术特征:第一,自由、无拘束、开放为大学生提供了没有约束和限制的自由环境。第二,网络增强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手段,为大学生提供了便利条件。其三,网络内容的无限丰富性和选择的自主性。最后,虚拟社区和网络游戏为大学生提供了角色扮演和极大的生活体验。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如促进了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开放:网络交往增强了大学生独立自主意识的发展:网络交往拓宽了知识来源,提高了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网络交往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主、平等意识:网络交往使大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而网络交往的时空无限延伸及匿名性的特点,使得个别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人际交往的需求动机及群体归属需要在此能够得以实现,现实人际交往的受挫与网络匿名交往、虚拟群体中归属感的满足,使得个体对网络交往和网络社群的依赖心理加大,并导致恶性循环,网络成瘾症状不断加重。同时,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时,也极易使他们沉溺于网络虚拟的优越感与成就感中,产生心理上的依赖。陈露、刘莉在《Inter网:青年大学生“温柔的陷阱”》一文指出Inter网对青年大学生思想意识、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人际交往的简单化和片面化、诱发破坏欲望四个方面网络会给青年大学生成长和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

  互联网改变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方式,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成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的交往方式和人际关系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一方面,交往不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实实在在的,大学生如果长时间与电脑相处,会使人际关系淡漠,人际距离疏远,造成人际情感的逐渐萎缩,容易使人产生孤独、苦闷、压抑等情绪;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传播不良文化的渠道不易控制,网上经常出现虚假信息和不道德行为,往往难以形成真诚可信和安全的人际关系,因而容易产生多疑、恐惧、防范等心理,甚至产生心理疾病,严重的会导致心理变态。会产生如下不良心理:自我封闭,人际交往受阻;网络孤独,交往心理变异;人际情感的疏远和缺损;网上生活偏差一“网恋”现象。

  网络吸引之处,在于这种计算机媒介交流中所隐含的不同的交流模式,而使用网络社会功能的大学生比其他大学生表现出更多的网络使用问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成瘾的大学生更多地将网络用于寻找感情支持,与其他人交谈,高度社会性的互动游戏。不少研究者发现,网络独特的人际功能与网络成瘾相关。出于交友动机的网络交往的大学生表现出较强的网络成瘾特征,尤为突出的是容易出现时间管理问题。游森期认为大学生网络成瘾高危险群上网时间较长,在聊天室、BBS、网络游戏上的使用时间显著高于一般网络使用者。朱美慧认为虚拟社交,即利用网络来逃避现实生活的人际关系的不协调及不适应是影响网络成瘾倾向的最大因素。韩佩凌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沉迷者较常使用电子邮件、聊天等网络交往功能。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研究协会的一份报告指出,在每周上网超过5小时的人中,有1/4的人表示他们与家人和朋友在一起的时间减少了。该大学的学者诺曼尼认为人们花在网上的时间和他们的网下人际交往时间成反比,这就引起了朋友的埋怨,给朋友关系带来影响。

四、对我们的启示

  目前对大学生网络交往的研究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心理学家正从越来越广泛的视角来看待这一问题,研究逐渐走向深入与细致,而不仅仅把目光放到网络交往对大学生负面影响上。如将网络交往看成是人际交往的有益补充,有利于扩展大学生交往的范围和内容,体现了从更客观的角度来看待大学生的网络交往问题。

  现代信息社会,网络的出现不应该是教育界的洪水猛兽,如何恰当的引导大学生合理的利用网络这一强大的信息交流工具,进行适当的人际交往,促进大学生学习和人际交往技能,如何利用网络交往的功能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及社会发展,应该走进研究者和教育者的视野。

【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1.浅谈高中生网络行为及态度调查报告

2.网络购物消费者行为调查报告

3.市民文明行为调查报告

4.大学生道德行为调查报告

5.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报告

6.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调查报告

7.大学生观看电影的心理、行为和态度的调查报告

8.大学生吸烟行为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