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欣赏的调查报告(2)

时间:2021-08-31

  篇二:关于音乐欣赏的调查报告

  学习目标:

  1、了解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一般思路。

  2、尝试并初步体验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

  3、音乐欣赏——可以发展幼儿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开阔幼儿的音乐视野,丰富幼儿欣赏音乐的经验,萌发幼儿初步地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

学前儿童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

  1、3-6岁儿童:

  (1)在成人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培养之后音色的辨别能力有很大进步;

  (2)对音乐中音的高低、力度、速度的变,能从听得出具有明显对比逐渐发展到听得出渐变过程; 对音乐简单结构如乐句、乐段、中大班幼儿能通过有趣活动分辨出来:

  (3)分辨音乐性质、体裁、风格的能力会大大发展。

  (4)学习儿童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5)对幼儿来说,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应当从培养幼儿倾听声音、了解声音的表现力、培养对声音的敏感开始。

  2、幼儿倾听声音的培养。

  (1)倾听:有意识、带注意的“留神”听。

  (2)听力技能的培养途径:

  ①倾听人体声音。

  ②倾听日常用具的声音。

  ③倾听周围的声音。

  (3)幼儿表现声音能力的培养。

  各种各样的声音可以表现一定的事物和情感,学会和掌握声音的表现手法,是帮助幼儿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的一个重要线索和途径。

  3、幼儿对音乐表现手段感受能力的培养。

  (1)教师应引导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整体有情绪的反应,感受音乐中所采用的种种主要表现手段,

  (2)知道这些表现手段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密切关系。

  (3)音乐表现手段一般有:力度、节奏、速度、旋律、音乐、结构形式等。

  4、学前儿童音乐欣赏的内容。

  (1)带歌词的古今中外比较优秀的儿歌、歌谣、故事片插曲等;

  (2)钢琴教材以及其他器乐教材中,一些旋律优美、体裁短小,但音乐形象鲜明、有典型特点的小曲子,也能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

  5、根据童话故事创造的音乐作品;

  6、中外著名作曲家的优秀作品中适合儿童欣赏的部分片段。

  第一节 幼儿欣赏音乐能力发展

  1岁之前:对于各种声音有一定的感觉。

  1—2岁:音乐行为越来越丰富。

  2—3岁:可以不合拍跟着音乐手舞足蹈。

  3—4岁:更为主动 兴奋时会哼唱旋律并伴随律动。

  4—5岁:动作发展趋势完整可以进行简单的打击乐合奏,较准确把握情绪性及形象性音乐。

  5—6岁:感受更为准确,趋于秩序化;能进行合作演奏;把握音乐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模唱的节奏较为复杂的乐句,音准有进步,经过训练可以识谱。

  第二节 音乐欣赏活动材料的选择

  一、音乐作品。

  1、音乐作品(截选片段、压缩结构)。

  2、作品内容、风格、形式是否丰富多样 比例结构是否合理。

  3、幼儿的感知、理解音乐的实际水平。

  二、辅助材料。

  (一)动作材料。

  (二)语言材料。

  (三)视觉材料。

  1、倾听人体的声音

  2、倾听活动室的声音

  3、倾听厨房的声音

  4、倾听马路上交通工具的声音

  5、倾听建筑工地上各种机械的声音

  6、倾听卧室中的声音

  7、倾听公园、郊外游玩时的声音

  8、倾听动物园里的各种声音

  三、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

  (一)优秀的中外少年儿童歌曲。

  (二)由歌曲改编的器乐曲。

  (三)专门为儿童创作的简单的器乐曲。

  (四)儿童音乐童话片段。

  (五)中外著名音乐作品或片段。

  第三节 音乐欣赏教学导入

  一、从完整作品开始的设计。

  二、从作品的某个部分开始的设计。

  三、从某种辅助材料开始的设计。

  1、从其他音乐活动开始的设计。

  2、从文学活动开始的设计。

  3、从美术活动开始的设计。

  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活动指导:

  1、丰富幼儿相关生活经验:教师需要在一切教育活动中有计划地丰富孩子生活经验。

  2、初步欣赏

  (1)介绍作品,提出要求:

  欣赏音乐之前,教师借助简短、生动的谈话,或念诗歌、讲故事、看图片等形式,向幼儿介绍作品的名称、主要内容和特点等,使幼儿获得一个初步、完整的印象,必段围绕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形象、话不能多,手段不宜繁杂,以能有效地引起幼儿的想象为目地,过于复杂反而会分散幼儿的注意,降低音乐对化们的吸引力。听音乐之前,教师要让幼儿明确欣赏的目地,要求幼儿安静、集中注意力地听音乐。

  (2)让幼儿听音乐:

  幼儿第一次听音乐,应让他们完整地听全曲,对作品有一个初步、完整的印象。以后,如果作品较长或者内容有变化,可以分段听。

  (3)恰当运用语言:

  在幼儿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对作品进行恰当讲解、分析极为重要。但教师的语言(谈话、提示、说明)要求简短、形象、贴切,而且一定要在幼儿对音乐作品已经熟悉,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才能使用。

  (4)谈话法:听了音乐以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幼儿谈谈对作品的印象和感受。

  (5)语言提示法:在听音乐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简短、明确的语言,提醒幼儿注意音乐的变化,引导幼儿深入欣赏音乐,提高兴趣。

  3、重复深入地欣赏。

  这个阶段要求幼儿不仅掌握音乐作品的主要内容或情绪性质,还应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段、较完整、全面地感知作品,能记忆和识别音乐作品和主要音调。

  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一、分析材料:内容、情绪、情感的表现手段。

  二、活动准备:环境创设及必要的教学具。

  三、活动过程:

  (一)初步欣赏1-2遍。

  1、引导性谈话。

  2、运用直观教具。

  3、故事讲述。

  4、教师演示利用动画片。

  (二)反复欣赏。

  1、提具体要求。

  2、结合已有经验。

  3、对比和归类。

  4、整体体验。

  5、多种感官参与。

  (三)复习巩固。

  1、欣赏听过的作品、观察幼儿反应。

  2、欣赏熟悉的作品——说出名称、内容。

  3、欣赏熟悉的片段——肉容、情绪。

  4、欣赏器乐——说出不同乐器的名称。

  5、用身体动作表达熟悉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