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辞职信(5)

时间:2021-08-31

作家辞职信篇二:离职时,懂得告别

  “我要走了—写下这几个字,才体会前辈的心情 ……”阿雯在决定跳槽

  后,就一直酝酿着以什么样的方式跟大家说再见。她一毕业就来到这家公司,供职7年,从普通员工做到部门经理。

  可想而知,这里记录了她怎样的青春历程和职业梦想。今天是她在公司的最后一天,在电脑即将撤除的一瞬,她在公司 BBS上写下这样一段话—— 在这里工作时,似乎总在抱怨,有这样那样的不满,可此时我心中只有感谢,相信在这里得到的一切,都会让我在今后的历程中获益匪浅 ……”

  不到5分钟,阿雯就收到了十几封饱含深情和祝福的信,让她备感温暖。

  蓝清要随全家移民澳洲。 3年来,她的团队战绩卓越,今年更是扩大市场的关键。蓝清担心自己的离去扰乱军心,于是宣布消息的事一拖再拖。半年中,她不动声色调兵遣将,利用一切机会锻炼队伍,甚至利用业余时间,为团队主讲了两次别开生面的培训课。——而以往这样的课都是由HR组织。最后一次课程结束时,蓝清向团队通告离职信息,大家黯然神伤。蓝清说:“我非常留恋这个团队,但我不想用哀伤的方式表达,我希望你们秉承的、延续的,都在我的培训中。”

  没有你,我不会成为这家国际公司的一员。”张川说出这番话,完全出自真心。他看到上司Coco 的眼神,先是惊讶,继而柔和。以前,他还很少在这个女强人眼中,看到过温情流露。工作中与 Coco的任何分歧,都以自己的屈服告终,这让张川觉得压抑。 离职前,他终于下决心和Coco沟通一次,他不仅谈到自己对她判断力和肚量的钦佩,也谈到作为下属,希望能够和上司进行有效沟通,不喜欢看到上司总是一副拒人千里的表……他说,也许

  Coco不会马上改变,但相信这段谈话都给了双方一个反思的机会, 40分钟的交谈让他如释重负。

  冬春之交蔚为壮观的景象,不仅是迁徙的候鸟,还有大规模跳槽的职场人。美世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大中华区总监心理学博士张世东说: “国内企业员工的年离职率平均为 15%,供需旺盛的行业则更高。每年的1~4月都是离职高峰。” 然而,并非所有人在离开时,都能找到好的告别方式。

  大部分人都选择默默离去。忽然有一天,隔壁的办公桌可能就空了。也许你以为,偌大 一个公司,没有人会注意某个小职员的默默离开,但其实不然,每个身影的消失都会扰动你曾经同事的“场”。同样,每一个结束,对你也不会仅仅意味着从一座写字楼走出。

  Lina离开招商局大楼时,脚下如同加了弹簧。她刚拿到新职位入职通知,薪资增加15%,还负责一个重要项目。想想原先的公司,苦活累活不少,去年年终表彰会,老板却对她不置一词。真是受够了!后来, Lina在离开时面对老板慷慨陈辞,痛快地发泄了一顿,而后又跟同事们述说对这家公司的种种不满,建议他们也赶紧走掉 ……

  但结果并不真像Lina设想的那样。她的同事能够理解她的离去,但似乎并不认同她的一些说法。逐渐地,她和原来的伙伴越来越疏远,在这家公司工作的历史,似乎成了她最不愿提起的一段往事。

  “告别老东家的方式各有不同,这取决于人们离开时的不同心态”,中国人才交流中心EAP专家张宇说:“主动离职者大多会采取比较友好的方式,邮件通告,与主管道别,或者团队聚餐等。但也有敷衍了事,甚至不辞而别者。

  后者离职往往有比较深层的原因,比如能 力不被认可,与上司有冲突,甚至被解雇,等等。心怀积怨,离开是不得已,告别也就多此一举。”

  “然而任何结束,哪怕不情愿的结束,对人的成长都有积极意义。” 北京京师慧心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姜筠说:“更好地告别,对主动离职者和被动离职者,都非常重要。首先,它有一种仪式感,有助于你对一段关系的终止进行了结。 另外,它还是对自己内心的梳理。这可以帮我们认清潜意识的真正需求,认清新旧工作 对自我成长的真正价值。保持积极的心态说再见,可以避免将来工作中重复现有的疏漏。此 外,一个团队中有成员离去,离职者也有责任给大家一个机会,释放分离焦虑。因此,离职者的告别方式,对团队中留守的其他人,也有情绪干扰作用。 ”

  一个独处的时刻,慢慢回想一下在此工作的细节,就像摆出一面镜子,可以帮你正视曾 被忽略的感受。另外,你曾是整个团队的一部分,你的离去会对其他人产生或强或弱的分离焦虑。一个正式的告别仪式就不可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