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共自行车倡议书(3)

时间:2021-08-31

  而自行车对紧缺能源的直接消耗基本为零,在当前节能减排、改善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形势和具体要求下,建设与发展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3、公共自行车有效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

  虽然大中城市的主导公共交通系统(如轨道、公共汽车、BRT)发展迅速,公交体系日趋完善,可是仍然不能有效解决居住地/出发点---轨道/公交---工作地/办事点/消费点的“最后1-3公里”的末端交通问题。据有关数据统计,每出行100人中,有近70%的人面临“最后1-3公里”的出行难问题。这段距离走路太远、打车不划算,非法运营车辆不安全,实在尴尬。

  最后1-3公里的短程交通难题已经由城市交通转化为社会及经济上的

  成本和负荷。市民从地铁站及公交站到居住区或目的地,最后1-3公里的路程往往出现公共交通的“接驳”难题,造成市民的短程出行不便,这就导致了“黑车”肆行,甚至涌现大批的“黑三轮”、“黑摩的”,构成对市民人身及财产的威胁和伤害,形成大量的抢劫及其他犯罪,造成严重的治安问题和社会问题。

  在方便市民出行及低碳出行方面,全国各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建议,希望落实公交优先的同时,鼓励和引导市民选择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

  自行车以独特的灵活性和便利性,无论大街小巷,皆可畅行无阻,可以切实缓解交通拥堵。公共自行车所独有的“短驳”服务,能够有效破解“最后一段路”的交通难题,不仅可以免除市民最后一段路的奔波之苦,也能从根本上遏制“黑车”肆行的不良现象。

  4、发展公共自行车意义重大而长远

  “公共自行车”是基于“8+2-4→6”这一新的城市交通管理理论,将自行车纳入到公共交通系统,既鼓励城市大力发展地铁(轨道)+ 自行车的交通方式,控制小汽车的整体保有量和通行量,同时提高公共汽车的使用,来建设更为和谐的、完善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公共自行车”不是简单的“自行车+网点化管理+租赁服务”。通过科学合理的网点布局,配*现有大公交设施,打造公交微循环系统,可实现公交系统的立体化无缝对接。秉承“绿色出行、健康环保”的理念,运用物联网(RFID+联网)技术和“诚信”骑行的管理原则,真正实现管理智能化、操作信息化、使用便捷化。

  规划与建设“公共自行车”项目意义重大而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