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我们缺少的不是时间,而是一种潜心静气的心情与态度。
——题记
有时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一个人默默冥想,蓦然发觉这大半年下来,读过的完整成册的书寥寥无几,不觉从心中生出几分空荡,这样的虚无使得我从迷糊半睡中激灵的十二分清醒,我腾出双手在空气中乱摸,却只任的时光从指缝间流去。这便是大脑放空见底的样子吗,我扪心自问,这样的感觉像一只无形的魔爪,看不见,触不到,但是它紧紧地扼住我的咽喉,我能闻到它危险的气息。
最近,这样惊骇的事发生的愈发频繁。好像是真的不一样了呢,一天仍然是二十四小时,却并没有哪一段时间能够让我静心沉气地阅读,就连第三节晚自习,周遭的窃窃私语声,窸窣走动声,在我耳中也愈发响亮,刺耳。而我自己,若是明天有场考试,呵,那就绝无心思读书了。而更多的时候,我手中的,是譬如《意林》《读者》《青年文摘》之类的杂志,不得不说,它们确实很棒,包罗万象,拓宽眼界,是为精华。然而,于我而言,这样的杂志仅供消遣一览,,确实无法当作真正的精神伴侣长久依靠的。这些位编辑是秉着营养大众的目标和一点点私人喜好偏向整合出精华来的。只是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册书,同一段话,对每个人产生的影响与价值是迥乎不同的,能够拿出来呈现给万千大众的那部分,是相当中庸的一块,刚刚好能在你的心上引起或多或少的共鸣,留下一些或深或浅的印记,但是这些文字在你心中产生的效应,在大多数读者的身上也可见一般,你所收获的,也正是他人所收获的,你所感悟的,也正是他人所感悟的。这样被挖掘出的精华,仿佛送到嘴边的珍馐佳肴,食之长久便生了惰性,生了懒意,习惯了囫囵吞枣,不加咀嚼,无需消化,最后只见到嘴巴一张一合。
这样,岂不有几分像了那快餐,为了节省时间和果腹,匆匆入喉,却不知,不品。这样是为了应付那串不起数不清的细碎时间,还是在灯红酒绿中给浮躁的自己一点心理上的安慰?若要真真对得起你自己的胃口,就要好歹匀一段时间出来,悉心咀嚼,安然享用。以一种诚挚,愉悦的姿态面对你的食粮,依自己的胃口加以选择,听身体之需而食。别没落,亏待了自己。
现在的我,明显的感到自己不若从前那般闲适饱满,真正由我自己支配使用的时间愈发贫了。我也曾尝试重新阅读成本如册的书,却总在津津有味的时候被迫戛然而止,心中顿生种种不快,却亦无奈。为了学业,课程,“正经事儿”,我必须有所牺牲,有所割舍,舍得舍得,既舍即得,此言不差。
只盼望着,偶然间闯入岁月的长廊,能寻一席之地,跪在地上细细摸索,小心谨慎地拾起每日散落在繁杂中的一点点闲暇时光,用一整晚,借皎洁的月色烹融,契合它们,讨几缕煦风温和地颉走多余的杂质,牵一抹霞光柔情地烘干它们微微泛潮的雏形,揉揉微微泛红生涩的双眼,选一个静好的午后,拖来一把旧藤椅,得意的忘却所有的繁忙、迷惘、紧张。惬意的深陷在阳光的怀抱中,悠哉地吸收你所需要的营养,畅快淋漓地与某位作者,人物,情节,内涵相较量。当茶香渐淡,钟声重响,你大可意犹未尽地轻叹,扬起嘴角,顾盼穹苍,看一世界的星光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