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我们生活中,另我们感动的事例很多很多。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种场景……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写作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2012年9月8日,包括徐德光、邓丽、阿力甫夏在内的十位老师被评为“最美乡村教师”。作为一项大型的公益活动,“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已经连续两年为我们展示了来自不同地区的乡村教师的平凡而感人的事迹,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坚守之美、执著之美、奉献之美、付出之美。作为数百万乡村教师中的杰出代表,他们用自己的事迹和成绩,诠释着乡村教师的可敬与可爱、平凡与伟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其中的一位,走近这颗为希望坚守的灵魂,寻找最美答案。
在贵州省遵义市金鼎山镇大山深处的一条蜿蜒山路上,每天都能看到一位骑着马的中年人日出上山日落下山,来回往返从不间断,他就是扇子林小学校长徐德光,当地群众都称他为“马背上的校长”。
扇子林小学地处大山深处,海拔在1500米以上。学校覆盖区域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最少时只有8个学生,最多时也只有30多个学生。1975年,刚高中毕业年仅17岁的徐德光便自告奋勇到扇子林小学任教,从此他的人生便与深山中的孩子们连在了一起。
由于到学校的路有七八公里长,学生们往返要5个多小时,山路灌木丛生,十分难行,为了方便孩子们上学,刚任教一年的徐德光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砍出了一条5公里长的羊肠小道,又用黄土、竹篾夯起3间土屋,孩子们才开始有了读书的地方。
不仅如此。为了方便运送学校的课本、教具,也为了保障孩子们上学路上的安全,徐老师卖了家里仅有的一头猪,又借钱买了一匹马作为交通工具,碰上雨天他便骑着马到学生家里接孩子上学。山路难行,每次接孩子的途中,徐老师都死死地拉住缰绳,生怕会摔着孩子。九年前,为了保护学生,他从马上摔下来,断了两根肋骨,家人心疼,便劝他放弃,他淡然一笑:“为了深山里的.孩子们将来有出息,就算豁出这条命也值。”
多年来,随着山民逐渐往山下搬迁,学校规模不断缩小,山上的老师也陆续下了山,但徐德光坚持了下来,从来没有离开过扇子林小学,校长一当就是20年。他说,他留下来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37年来,他就一直这样,用自己的艰辛托起了大山的希望:从这里走出去的毕业生有200多人,其中4人考上了大学,20多人考上中专,100多人读完了高中。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他给学生悉心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教育着学生们做人与处世的原则与方式。学校里的另外一名代课教师陈道坤,已经在这里工作了20年,他正是徐老师第一届学生中的一个。在外面打工一定比现在800多元的工资高很多,而且现在也转不了正。但是陈道坤说自己不会走,因为他知道孩子们是多么需要负责的老师。他的另外一个学生陈仁贤捐助了一百万来为家乡修缮公路,他说徐老师永远是自己的人生的老师,他让自己知道了什么叫“我们”。
而对于徐德光这位年近五旬的“马背校长”,最让他开心的事情不是曾连续获评优秀教师,甚至被特邀参加建国60周年庆典现场观礼,也不是今年被评为“最美乡村教师”,而是这条刚刚修好的、可以连通教学点的水泥硬化公路。
寻找是为发现,发现是为践行。每一个最美乡村教师都是一个道德标杆,也是社会学习的榜样。在整个民族都陷入集体的道德焦虑、道德追问之时,个体以及群体的“最美”,所产生的示范效应,能唤醒真善美的人性,凝聚真善关的力量,提振全社会的“道德信心”。最美乡村教师们鲜活的形象,必将深入人心,引领社会向前;而他们生动感人的事迹,必将因为发现而转化为传递、传承、弘扬和践行的源动力。(堂吉伟德《中国文明网》)
最美的人;爱的坚守;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职责与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