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阅读议论文作文

时间:2021-08-31

  两三年前,在大学稳定下来,接触到了电子媒介阅读方式,瞬时一发不可收拾。下载了许多经典著述到电脑、平板中。以往慢慢读书的习惯也渐渐被部分代之以电子化的浏览。以往的一首诗,或许会费上一个下午反复背诵、揣摩。有了电子媒介,对于文本材料的记忆似乎退居二线,太多新内容目不暇接,许多好的文章看了一遍,收藏起来,几乎没有看过第二遍。

  数字时代的阅读,最被诟病的一点似乎是“浅阅读”,即人们阅读的内容越来越肤浅化。对此我倒是另有看法。

  愿意看有深度的文本的人,自然会在网络上寻找有深度的资源。

  互联网只是提供了一个信息来源,同时也成为了一个存储平台。能想到的阅读文本资源,当下基本上都能在互联网的大数据库中找到。

  阅读,以前所未有的开放、自由的形态,融入了每个人的生活。

  君不见车站、公交之上,多少人低头摆弄手机,其中有不少是在阅读文本。对于其阅读的内容暂且悬置,我们可以发现:至少,当下的科技,已经能够满足人们随时随地、方便地阅读文字的需要了。固然,带一本书上地铁也是一种阅读样态。但毕竟,纸质书携带起来不如手机、平板或电子书阅读器那样方便。

  数字化时代的阅读有其利弊。

  其利在于方便,在于互联,在于海量资源随时获取。但是,数字化阅读的低廉转换成本,使得人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于一本书上——或许看了几十页,就不耐烦,进而换成另一本书阅读,最终哪一本书都没有真正读好。当然,传统的阅读不是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譬如对于“坐拥书城”,在家中书房阅读书籍的人们来说,也可以在一个时间段里,交替阅读几本书籍。而这样的对于阅读材料的转换,毕竟没有超链接与搜索按钮带来的那样“任意武断”。

  更好的一个态度是,在数字化阅读与纸媒阅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电子化阅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实现博尔赫斯《沙之书》中描绘的那种阅读的“无限性”。这种无限性是由超链接与海量文本加以支持的。

  以往的阅读,往往在一个时段内针对一本书的文本加以细读。而有了超链接,书籍的对比阅读、延伸阅读、交叉阅读都要更加方便。如是,在海量信息的基点下,我们完全可以建构属于自身的完善的知识体系。

  某种意义上,超文本链接,也带来了学科间的交互。

  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其一就是信息与人的互联。在这一点上,人获取信息的成本不断降低,有人指出,边际成本甚至会趋近于零。

  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好好阅读吧。基于正确的取舍原则,好好阅读,想不成才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