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家楼古镇一日游作文
召稼楼文化是上海农耕文化的起源。召稼楼源起于元朝初期,横跨元明清三个朝代,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召家楼古镇的作文,欢迎参考!
我很早就听说浦东有个明清两朝修建的古镇,历史长达五百年之久。于是,在暑假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召稼楼游玩。汽车在公路上疾驰着,四周充斥着绿色,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一条条小河在流淌着,我急切地想看到这个江南古镇。
终于,我们到达了召稼楼。一个具有古代特色的牌坊式的大门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我迫不及待地走了进去。只见,青石板大街上人流熙熙攘攘,路旁的商贩们吆喝着,想让别人买自己的东西。街旁,有许多的牌匾和酒旗。瞧,这个牌匾上写的是隶书字体的“老八样”,那边是楷体写的“王家酒楼”,真是让人目不暇接。飘扬的酒旗和古色古香的牌匾、建筑让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我似乎是清明上河图上一个小小的身影。
穿过老街,我们来到了河边,河上有一座座石拱桥。我们站在桥上,往远处望去,全然是一幅江南水乡的风景,我们又仿佛走进了一幅秀丽的水彩画:岸边的绿柳在微风中摇摆;青绿蜿蜒的河水上架着一座座石桥,半圆的桥洞和水中倒影相映成趣;河边排列着节次鳞比、白墙黑瓦的房屋;还有一些亭子座落在河边;不时有几艘小船在河中划过。真美啊!
最后,我们去看了古镇上独具特色的棉画。听这里的工作人员说,棉画是用棉花拉丝了之后染上颜色制成,棉画的`立体效果十分逼真,被指定为外交部定制国礼。今天,我们就要去参观这贵重的国礼了,不知会是什么样子呢?我心想。到了棉画的展厅,我不禁呆住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棉画展现在了我的面前:有的画桃花,有的画山水,有的画马,有的画猫……,如此细软的棉线能制成这一幅幅画,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啊!
这次的游览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古镇的风景、古镇上能工巧匠的作品真让我难忘
今天上午,爸爸妈妈带我去召稼楼古镇游玩。我们先坐8号线终点站——沈杜公路站下,再换闵行10路到召稼楼古镇下。闵行10路特别挤,不但座位上坐满了人,连过道上也挤满了!我只好慢慢地向后门走去。一路上非常堵,走走停停的!
到了古镇,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唱戏的大舞台,一个个小朋友都上去玩了一圈,有的还甚至跳起舞来,真好玩!然后我们看到旁边有一家卖烧卖的店,我们进去看了看,人太多了都没地方坐了!于是,我们看见有一个非常小的门洞,就向里面走去。里面人山人海、摸肩接肿,非常挤,走都走不动了!!特别是卖油墩子的地方,排队都排到外面了!我们继续走,看见又有一个饭店,进去看了看,看见有一桌刚好快吃完了,我们就在旁边等,一位老伯伯看见了,非常热情:“你们来坐吧,我们快吃好了!”“没事没事!”我们说。
过了一小会儿,他们吃完了,我们坐下来,爸爸问我吃什么,我说去看看,我点了一碗这里的特色:咸肉蹄膀汤面,爸爸妈妈尝了一下,说:“你可真会点啊!”这时,烧卖来了,是鲜肉笋丁馅儿的,非常好吃!!!
我们看到这里有好多桥,爸爸提议说:“拍两张照吧!”于是,妈妈拿出手机,我说:“我来给你们拍!”于是,爸爸站在一堵古老的墙旁边,我先把相机这个文件打开,然后,调整好位置,最后,按一下拍照的键,就可以了!
我们又走道一个非常热闹的一个小街妈妈又提议说:“再来一个烧卖吧!”“好啊!”我说。于是,点了两个烧卖,这里的烧卖非常便宜,只需2。5元,刚才在饭店里吃的烧卖也是鲜肉笋丁馅儿的,但要3。00元,贵了5角钱。
又走了一段,妈妈说:“我要一个草头饼!”于是,爸爸让我在一个能坐的地方等他们,不一会儿,香喷喷、热气腾腾的草头饼来到了我的面前。我一看,是油炸的,正和我的口味,我连咬了好几口,妈妈说“你不能再吃了!!都已经吃了这么多了!!!”
我们走啊走,就走出去了,回家时,我们坐闵行10路区间车按原路返回。
召稼楼今天是4月5日,“清明时节雨纷纷”,虽然天气不太好,时阴时雨,但是我们还是饶有兴趣地游览了召稼楼。
召稼楼古镇名不虚传,古色古香的建筑随处可见,到处是如画般的风景:桃花笑红了脸,柳枝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唧唧喳喳地唱着,小桥流水……小镇如今成了旅游景点,所以这里的小吃店琳琅满目:有卖生煎的,有卖羊肉串的,有卖麦芽糖的……
早晨我们饿了个肚子,直冲召稼楼的饭店去吃饭。妈妈点了“鱼头螺丝”、“煮三鲜”、“马兰香干”、“河蚌豆腐”和“农家白斩鸡”。这儿的菜真美味啊,吃完了饭,我们便走出了饭店,往前走去。
走着走着,看见了一个卖云片糕的地方,有一个人在叫卖:“美味的云片糕,现做现卖!快来买啊!”我便央求妈妈帮我买一包。后来又看到一个卖鹌鹑蛋串的地方。“啊,真香啊!我好馋啊,妈妈,帮我买一串吧!”妈妈只好同意了。“啊,太美味了,好吃。”我边吃边说。
又过了一会,我们买了两份臭豆腐(8块),我们看看左看看右,希望能有一个坐下的地方。终于,我看到了一个亭子,上面写着“望星亭。臭豆腐真是“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啊,真跟招牌上写的一样。
吃完臭豆腐,我们便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召稼楼。但愿,你也能去一次。
从上海乘地铁至沈杜公路,转乘闵行10号公交,不一会就到了离国际大都市最近的江南古镇——召稼楼。
行至六角飞檐的大牌坊前,范增手书“召稼楼”红底黄字,在秋日暖阳的映照下愈加耀眼夺目。原来,召稼楼一带为上海最早的农耕垦荒之地。相传明工部右侍郎谈伦为激励乡亲早起耕作,特建一座钟楼,清晨鸣钟不止,“十里晓烟破,数声召稼钟”,故名“召稼楼”。人勤田丰、重农礼耕,风气延续至今。
进牌坊右行,见一条石板铺就的小巷早被冲刷一新,拱形石门及麻黄色石板镶嵌铺就规规整整、严丝合缝,不由感慨现代石匠凿石工艺的精致。不过少了人工斧凿的痕迹,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心里拔凉拔凉的。好在屋檐一排红灯笼,上书“召楼人家”,给小巷又平添了些许暖意,心情也跟着暖和了许多。
出小巷,便是报恩桥。伫立桥头,水乡景色尽收眼底,但见柳丝垂范浜水潋滟,两岸白墙黛瓦,绵绵几里水上人家!尤见几堵白墙,间隔几户人家,墙沿流线型一弯青瓦汉字草书般飘逸,这便是有名的“骑马墙”了。“骑马墙”又称“风火墙”,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古时徽商常年在外经商,行踪飘忽,归期莫定,“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女人在家操持家务,照顾一家老弱幼孺,思念之情溢于言表:“莲子花开不见还,人传郎在凤凰山”,由是砌堵高墙,防贼又防火也心安。不由感叹徽商智慧,连防贼都防得那么艺术!
正凝想间,河面摇来一叶乌蓬船。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当地人倚仗一湾河水及沿河水乡景色,每日载点游客,挣点外快,算是“礼耕”新模式了,从岸边矗立的“瑞晖坊”上所刻楹联,就可想见水乡游船生意之兴隆:“柳丝撩衣丽人语,波光熠面船娘歌。”桨声灯影迷离、丽人船娘在侧,大有狎妓之嫌!
下小桥,又是一条悠长的小巷,巷口一块石碑:“崇尚礼德,俾有所悟”与墙上标语:“相骂无好言,相打无好拳”,一雅一俗相映成趣,算是“礼耕”例证了。此刻秋阳高照,小巷已是一片喧哗,热闹非凡。各式粽子、年糕摆满案头,糯香扑鼻,引得游人当街开吃。召楼有三宝,大曲羊肉及红烧拆蹄,尤以“顾嫂嫂拆蹄”最为有名。慕名循香而至,见四十开外美人当垆,案头拆蹄色泽红亮、酥烂浓香,周遭游人如织,生意兴旺,当为召楼“拆蹄西施”了。粽子飘香、拆蹄酥香,秀色可餐、吃货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