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坚持的勇气

时间:2021-08-31

  坚持的勇气

高三作文:坚持的勇气

  常在黑色的夜里,坐在冰凉的地面上,一遍又一遍的听任贤齐的《我是一条鱼》。看碗里的那条鱼“咕嘟咕嘟”的吐泡泡,心里不由满是疼痛。

  鱼是孤独的亦或是热闹的,但我不知道。鱼总是成群结队的来来往往,热闹非凡。看他们摇头摆尾,我居然莫名的忧伤。他们是孤独的吧?正是因为心的孤独才选择热闹的环境?

  自古就传“鱼跃龙门,化身为龙”,我不知道他们在化身成为龙之后是如何生活的。但我常常在心里问自己,化身为龙的他们,可曾怀念做鱼时平和缓舒的从前。当跳过龙门,一跃为龙时,作为一条有抱负且成功了的鱼,他是何种心情呵?那一刻,他想到的,是从前还是以后?

  我不知道鱼跃过龙门之后是喜还是悲,但我绝不高兴。跃龙门,驾腾云,是他毕生的追求。我为这条成功的鱼欢欣,他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我也为这条成功的鱼悲哀,成为龙之后,他是否还怀念作为鱼的那段时光。

  而那条渤海口的鱼,失去知觉的那一刻,他又是如何想的呢?

  逆流而上,艰难困苦的途中,他走过多少磨砺,就因为心中的那梦想吗?不顾忌粉身碎骨的后果,为的就是心中的那一念之执吗?梦想成真的他,在成功的那一刻可曾欣慰?

  很羡慕那些鱼。摇头摆尾,对什么都不在意!不用言语,把什么都放入心底,在喧闹的海底与成群结队的同伴游来游去。张开嘴,吐出的是串串包含忧伤的泡泡。不知道有谁可以懂,所以把忧伤快乐统统放在心底。

  很羡慕鱼。羡慕那些去跃龙门的鱼,羡慕那条游上高原的鱼。

  我问自己,能否如鱼一样坚持到底?

  不知道如何回答自己。因为我是一个见异思迁的能力很强的。我不知道会不会在半路上因为风景太美而改变主意,也不知道会不会在途中因为太苦太累而退却放弃。

  觉得鱼很不可思议。为什么他们可以在巨大压力重重危机的水中快活的摇头摆尾,满不在乎?为什么他们可以不畏惧重重艰辛放弃安逸跃上龙门,游上高原?因为摇身一变成为龙的诱惑?还是心里对梦想执着不弃的追逐?

  我明白鱼要成为龙的原因,但不想追究他成为龙后的感触;因为那不重要,毕竟他们成功了!我知道鱼游上高原的艰辛,但不愿深思他逝去时的心情;因为那不是关键,毕竟他实现了“夙愿”。我想,心里那无休无止的渴望是他前进的巨大动力吧?

  不管可喜还是可悲,他们不可改变的是曾都是鱼;无论蜕变还是死亡,无可非议他们都实现了心中的梦想。

  不论那些鱼最后怎么样,他们都是勇敢而坚持的!

  而现在的我却认为一切都无须多想,尽管曾经那么羡慕那些鱼。经历了高三才明白坚持的意义才理解那句坚持就是胜利。

  我现在表示一条鱼,曾经也不太坚定;一路走过,高三的天依旧是蓝的,偶尔会吹些风。我不是鱼,可为了心中的梦想,我也会勇敢的坚持走下去。

  因为坚持,所以梦才不远!

  让勇气与自信完善自我

  做为一名大文学家犯这样的错误,有人便会大呼小叫,指手画脚,而在我看来,这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无法避史犯错误嘛!本来,人类对任何事物的认识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犯一点错误也是很正常的。然而,一个人的自我反省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承认错误需要很大的勇气,一个被虚伪粉饰的人是不可能具备这种精神的。

  认识事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越是对事物质疑得多,就越能够将它认识得更清楚、更透彻。别人说什么并不重要,关键要有自己的主张和思维。诚然,人云亦云的鹦鹉学舌要不得,但在一事物的未知领域,任何人都可以大胆地想象、大胆地质疑。只有当人类的思维空间不受限时才能对事物在认识上产生一场革命。当然,不假思索地妄加揣测并不是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

  苏东坡看了王安石的“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后随手写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尽管东坡错了,但他的这种错误是后来自己从实践中发觉的,所以我说他的这种自信是可贵的。因为在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前,他并没有见到过被秋风扫落的菊花,也没有听到别人像王安石这样说过,更何况前人对菊花鏖战秋霜的崇高精神赞不绝口,那么有什么充分地理由让东坡先生轻易相信王安石所说的一切呢?生活实践使他发觉了错误,也使他重新认识了菊花。当苏东坡调任黄州团练副使,某天发现菊园中满地铺金,枝上无一菊花后才知道:同为菊花,却有落瓣和不落瓣之分。虽然这只是生活中的一点小错误,但我可以想象东坡先生在凋零的菊园中此刻地心表:他的心里十分内疚,他对自己的轻狂放纵深感羞愧,他对自己所说的默默地承担了一切过错。更重要的是,他悟出了一条深刻的生活哲理:说话做事都得细致全面地了解后方可行动,切忌以偏概全。

  对自己不要过于苛刻,不要追求尽善尽美。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事。羡慕他人是无知,模仿他人是自杀。活着就要有自己的生活信念、人生宗旨,千万不要去负担虚荣的十字架,不要被虚假的事实所安慰。这次错了,下次就有可能正确。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这样反反复复地认识,总会使我们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不断地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