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于十字路口,踯躅于泥泞凡尘,风风雨雨,我们渐行渐远。在人生的路途中,我们面临着选择。在好与不好,坏与不坏,能与不能之间进行选择。选择是坚决的裁断,因为要对人生负责,所以我们面临着选择。
选择看似容易,却冒着极大的风险,一着不慎,满盘皆输。面临重大抉择时,我们要三思而后行。对于所要选择的,我们要反复掂量,仔细盘查,因为选择有可能决定了你的命运。“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们要站在高处,这样望的远,视野开阔,这样去选择,更有把握。
压力之下,蔺相如选择顾全大局。
楚国有一个美玉叫和氏璧,楚王喜欢至极,爱不释手。秦王听说后宣称拿十几座城池换和氏璧,楚王同意了,并斋戒五日,以表诚意,而且派蔺相如作为使者献宝。蔺相如来到秦国后,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称赞和氏璧之美,但没有献城的意思。蔺相如见状,谎称和氏璧有瑕疵,要指给秦王看,骗回了和氏璧,而后扬言如果秦王不献城,自己和和氏璧将共同撞在柱子上。秦王听了,也表示斋戒五日。在这期间,蔺相如偷偷地回到了楚国,完璧归赵。楚王看见蔺相如不辱使命,把蔺相如升了官。这让老将廉颇看见了,十分不满,认为不该因为三寸之舌就和自己平起平坐,并表示如果看见蔺相如,将好好地羞辱他。一日,蔺相如坐着马车,远远地看见廉颇迎面而来,便立即掉头就走。当别人问起是否是怕廉颇时,蔺相如说之所以选择逃跑,是不想文武官员起内讧,要顾全大局。这话传进了廉颇的耳朵,万分惭愧,于是扛着荆棘负荆请罪。蔺相如的选择是对的,如果选择针锋相对,后果将导致国家自缚双翅,陷入忧患。
领悟之后,鲁迅弃医从文。
鲁迅原本想做个医生,救死扶伤,救国安邦。认为面对破碎山河,做医生可以救得国人的性命,维护国人的健康。这个念头消失于看电影事件。在日本留学,一次组织看电影,电影中日本人屠杀中国人,而围观的人神情麻木,目光呆滞。他领悟到中国国人真正的病痛不是身体上的伤痕,而是思想上的落后。于是鲁迅立志成为一名作家,唤醒国人的良知,为祖国的明天奔走呼喊。果然,他成为一个人生的战士,字字泪声声血,他的作品改造了国人的思想,把国人引向正途。鲁迅的选择是对的,如果鲁迅还是在做一位医生,我们就少了一位启以光明的文学大师。
伤痛之余,海伦凯勒选择了坚强。
又聋又哑又瞎,这种痛苦不是人人都可以承受的,换着别人,早已一蹶不振,意志消沉。但是海伦凯勒却选择活下去,而且活的精彩。老师在海伦凯勒幼小的手掌上写下字母,开启了海伦凯勒认知世界的大门。经过不懈的努力,她成为了一位作家,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动了无数人。海伦凯勒的选择是对的,如果海伦凯勒自甘堕落,生命也就变得无味。
选择,是一次心灵的拷问。
人生路漫漫,要变成红地毯。
愿君做出满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