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禅的议论文

时间:2021-08-31

  佛心,即平常心也。一个人能够真正长久地怀抱一颗平常之心,身放闲处,心在静中,云中世界,静里乾坤,那就意味着他的“参禅入定”已然相当境界。

  日常中,我们常常身陷形形色色的纷争和困扰,总是无法宁静,总是无法超脱。我们向往着闲适快乐的生活,却又往往在现实利益之前备受着种种羁绊。可见,“功利”的杀伤力是如此顽固和强大。

  参禅到何种程度,一切皆取决于人境的高与低和空与实。要让我们时常葆有一颗平常心,就得千方百计将一切的利益和纷争都看淡,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得像吃饭睡觉一样平常和简单。然而,平常并不代表庸碌无为,而是更加地对人生充满热情充满积极乐观的进取精神。

  禅师有云:禅者之所以为禅者,应在于他心如大海那样的深邃宽广,似秋月那样的皎洁柔情,像明镜那样的明亮清纯。因而,禅者方能两袖一甩,一路清风;布履一双,踏破山河;仰天一笑,快慰平生;张口即佛,人人皆成菩萨;与人为善,天天都是好日子。

  我们参禅悟道,并非是说我们必须看破红尘归之于佛门,过一种苦行僧的生活。“参”或“悟”,参的是一颗心,悟的是一种人生态度。禅师的一席话,多少还是能令我们悟出些许道理的。

  《一路莲花》第十章,教诲人们一句话14个字——心地能平稳安静,处处皆青山绿水。

  禅,就是内在的学习,就是一种自我的净化。

  净化之过程,是砺炼之过程,是修养之过程,是宁静来自于内心之过程。

  所谓触目菩提,在于自己心境而已。

  一个人的心,如果澄净明了,就日日是好日,夜夜的良宵,处处是福地,法法是善法。那么,还有什么能够来迷惑与浸染我们?

  我不知道郑板桥老先生有没有参过佛法,但他的“难得糊涂”,在我看来,真的是历经了沧桑后的一种顿悟,一种禅义。

  难得糊涂,好啊。有时候太清楚了反而障眼,该糊涂时不妨糊涂一把。

  这糊涂,也是难得的平常心呀。

  禅说:一切随缘就好。

  一切随缘的注解并不是得过且过,不思上进,或者自暴自弃。所谓的“一切随缘”,就是在热爱生活的基础上,面对现实,从容淡定,并合理选择切合实际的人生方式和努力目标。

  凡事均不可强求。努力了,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终究不会是你的'。千万别眼高手低,一山望着那山高,也千万不要妄自菲薄,自己看不起自己。

  享受人生,其实更多的是在享受着创造生活的过程。

  只要用心去生活,在生活中慢慢积累,自然就会水到渠成。随缘吧,就让一切随缘。

  有这么一个比喻,非常经典,非常好。

  人生要像一只皮箱,提放自如。皮箱在我们有用时,就将它提起,不用时就把它放下。倘若不用皮箱时,你仍然把它提在手上,便是累赘;反之,要用时,没有皮箱,就会有不便之处。

  我们做人就必须像皮箱一样,能够提得起,也能够放得下。提所当提,放所当放,提放自如。

  生活中当追求自然,人生中当追求自由。

  追求自然与不做作的人,才能获得自由,才能“随欲而安”,闲适快乐。任性自然的人生态度,是潇洒,更是一种境界。

  为什么人们总是感叹:活着真累?是因为发出如此这般的感叹,说明:一是表明心累,心里有负担;二是表明对现实状态的无奈。“心累”和“无奈”,来自于人们的生活态度,来自于人们对“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的理解。说到底,就是想不开,就是放不下。

  人生苦短,又何必去追求那虚幻如梦的浮光掠影?

  累了,就歇歇。

  其实,世界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就看你是以怎样的心态去对待生活,去理解世界。

  一个人只要在精神上超越了物质的表象,他的内心世界便会无比的广阔无比的自在。

  禅说:心若无事,万法不生,意绝玄机,纤尘何立?

【关于生活与禅的议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生活的议论文

2.生活禅悟小学作文

3.关于生活的议论文参考

4.清点生活议论文

5.低碳生活议论文

6.精选议论文:生活需要爱

7.议论文:生活策略

8.学会生活议论文